第(1/3)頁 朱棣下令之后,立刻就返回書中,開始重新研究張希孟的手稿了……朱棣如饑似渴,廢寢忘食,這里面的東西實在是寫的太好了。 難怪張先生不敢教給別人,只能托付到自己手里,也只有我朱棣能發揮出這部神書的威力! 漸漸的,朱棣明白了什么叫四階段戰術,知道了什么是轉移成本和矛盾,知道了怎么駕馭供求關系……比如花云去了琉球,造成物價飛漲,糧食不足……該怎么辦?開倉放糧?想什么呢!反正又不是在大明內部,把價格提上去,提到很多人都買不起,需求也就少了,這不又重新平衡了。 至于有人挨餓,那對不起了,我們可不管這事。想要從我們手里買糧食,沒問題! 只是得加錢! 要不怎么說,凡事要講究悟性呢! 朱棣看到之后,如獲至寶,只覺得自己的境界一日千里,每天都有進步,回頭看世界,天都不一樣了。 像朱標啊、藍玉啊、朱英啊、甚至是鄭遇春等人全都學過一點張相的小技巧,奈何他們就是沒法入門,只是在遇到了十分危險的情況,才能拿出來用用。等用過之后,又是一陣猶豫自責,根本沒法發揚光大。 但是朱棣不一樣,他現在不但學到了骨子里,還要推陳出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朱棣是越想越高興,隨即他就把黃子澄叫來了,順便趕來的還有方孝孺。 這倆人來見朱棣,心情各異,黃子澄是一盆火炭,一心要把學堂辦好。 可方孝孺不一樣,他剛剛彈劾了朱棣,聽說張相還把他叫走了。聽說這位燕王心胸不怎么樣,估計會報復自己。 但是大丈夫做事,敢作敢當,就算朱棣想殺,我也坦然面對。 只是方孝孺萬萬沒有料到,朱棣把兩個人叫來之后,直接對黃子澄發脾氣了。 “黃先生,本王讓你廣開山門,招納蒙古、女真的部落中人,是為了弘揚教化。替他們培養人才,也方便傳播華夏文明。可你倒好,不分良莠,什么人都要!還有只能數五十個字的!你這是把北平大學堂當成了什么?笑話嗎?就這么弄,還怎么和濟民學堂爭?你簡直要氣死我了!” 好家伙,朱棣直接痛罵黃子澄,可把黃子澄弄愣了。他是告訴過朱棣,不能把人培養成人才,可以按照紈绔子弟培養,也就威脅不到大明了。 但是收錢招人,這事是你朱棣干的,錢都進了你的腰包,你怎么敢怪罪到我的頭上? 黃子澄有心爭辯,但畢竟對方是燕王,又是自己辦學的靠山,無論如何,也不能得罪朱棣! 黃子澄這么一怔,弄得方孝孺遲疑起來,難道自己誤會了?不是朱棣干的,而是黃子澄唆使的? 假如真是這樣,姓黃的,我可看錯你了! 方孝孺心中反復思量,將信將疑。 朱棣冷哼道:“黃子澄,你也不要多說了,要不是念在人才難得,北平又是文明荒漠,本王必定會重罰你!現在什么都別說了……讓方孝孺主管對外招收學生。” 隨即朱棣轉向方孝孺,滿臉誠懇,“方先生,咱們學堂只要最好的學生,雖然這些部落之中,很難有飽學之士……但也必須挑選機靈聰明的,也不光是頭人后代,也要給普通人機會,只要聰敏好學就行……學費我燕王府出!” 朱棣又道:“方先生,你可以告訴他們,凡是來北平大學堂的部落子弟,必定會受到最好的教育。全都是名師上課,還要包括武學,而且請藍玉藍將軍主講,保證讓他們學到最好的領兵知識。” 這一番話語,簡直把方孝孺都弄傻了。 “燕王,似乎不必如此吧?” 朱棣語重心長,“方先生,我知道你心中或許還藏著華夷之辯,不愿意在他們身上花錢……但是本王以為,凡事都要以誠待人,我們拿出真心,才能換來他們的忠誠。將心比心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