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家以為然否?” 這里面能聽懂張希孟所講的,依舊不多,但是對于土地所有權這個問題,大家伙還是有點模糊認識的。 似乎還真是這個道理。 但問題是張相公講了這么多道理,他要說什么呢? “主公,還有諸位同僚,我現在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重視人的聰明才智,允許百姓以技術發明來獲取屬于他們的利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改進了織機,創造了更高的效率,我們應該獎勵這個發明者,而不是將他的發明視作洪水猛獸,視作對現有利益分配的沖擊,從而極力壓制,甚至不惜毀掉!” “我們應該尊重技術發明,把這個東西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成為和土地并駕齊驅,能夠參與分配的關鍵因素!” 張希孟侃侃而談,稍微有點后世政治課常識的人,都知道張希孟在說什么。 要讓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參與分配當中,要重視人的智慧,鼓勵發明,設置專利。 不是要攀科技樹嗎! 是不是要把保護工作做好呢? 劉伯溫皺著眉頭,思索著張希孟所講,發問道:“張相,你前面提到了土地,現在又打算讓百姓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利……這中間可有什么干系?” “有,有天大的干系!在大明之前,歷代雖然在國初多有均田的努力,但基本上土地分配不均,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數豪門地主手里。為了讓他們的土地更加值錢,發展出了一整套嚴密的體系。我前面提到過耕讀傳家的問題,提到過男耕女織的問題,提到過租佃的問題,也包括流行鄉間的借貸……乃至于理學宗法,這都是為了把人拴在家鄉,老老實實耕田種地?!? “而今天我要補充一個內容,那就是排斥百工,反對發明創造,不愿意革新,害怕提升技術!因為承認了這些東西,就會動搖以土地為核心的,財富利益分配格局。打破土地的唯一!” “因為只有站在豪門大族的立場上,才會極力排斥發明創新。咱們還是拿織布來說,如果一個工匠,發明出了新的織機,能織出更多的布,首先沖擊的是誰?自然是豪商巨賈的紡織作坊……同他們搶奪原料,搶奪市場,從他們身上割肉吃。誠然,剛剛制造出了的機器,未必比得上人工,但是只要不斷改善,精益求精,肯定會有所突破。就像我手里的這支弩一樣!” 張希孟竟然把擊殺察罕帖木兒的神器擺在了面前,增加說服力。 “回到我最初提到的原料和糧食的問題……確實,如果只是立足中原,這是無解的問題。可若是我們創造更多的財富,有了更強大的力量,能不能占有更多的土地,從而獲取足夠的糧食和原料呢?” “或者直接說,能不能放眼四海,從外面獲取我們需要的東西呢?我相信不管成與不成,士紳大族都不會喜歡的。因為這樣還是威脅他們手里土地的價值!” “可問題是咱們已經推行了均田!” 張希孟陡然提高了聲音,“在我們的治下,已經不存在田連阡陌的超級豪門,世家大戶!我們為什么還要秉持著世家大戶的心態,去看待工匠的發明創造?為什么還要害怕變革?” 這幾句話說得大家伙為之一振,目光齊齊望向張希孟。 而張希孟繼續侃侃而談,“我們現在面對的難題,不是一二十年以后,機器會擠占勞力,讓織工失去生計的問題。也不是紡織業興旺起來,會促使更多地方改農田為桑田棉田,進而威脅糧食安全的問題?!? “我們現在面對的難題是中原凋敝,大片荒地,無人耕種。老百姓民生艱難,需要填飽肚子,穿上衣服……所以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發明創造,是那種可以節約人力,進行大面積播種的機器。是那種能夠把積水排出,解決鹽堿的高效水車。還有,我們有太多的工程要做,需要農具,需要鋼鐵……我們要高爐,要冶煉鋼鐵的新方法……要開山取石,更有威力的火藥……要新式的運輸工具,馬車,船舶!” “總而言之,發明創造,不是單純的獲利手段,而是要照顧到百姓民生。豐富百姓生活,充實國家稅賦,提升大明的國力?!? 張希孟笑容可掬道:“我們講了十年的均田,不是要廢除,而是均田只能作為大明的基石,我們光復中原,有了更大的基業。就需要站在均田的基礎上,富國裕民……發展工商,鼓勵發明創造,提升效率,重視工匠的地位,就是接下來復興中原的關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