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三日之后,朱元璋著戎裝,披黃袍,配長劍,昂然長立,面向崖山……在老朱身后,包括此行文武諸臣,鴻儒名宿,軍中將士,嶺南百姓,參與之眾,多達兩萬余人。
恐怕是自一百年前的崖山之戰(zhàn)到如今,這里聚集人員最多的一次。
旌旗連綿不斷,遮天蔽日,鼓角密布,氣象森嚴。
除了在陸地上,海灣之中,尚有大船三十艘,由俞通海率領,船頭一樣擺滿了牛羊祭品。
張希孟身為此地文官之首,一身緋紅的官服,頭戴梁冠,手持笏板,側立在朱元璋身邊。
海風吹拂之下,衣帶飄搖,端的有種站立在潮頭,中流擊水的氣象。
經(jīng)過了這些天的醞釀和討論,事情也終于有了個結論。
宋亡于內(nèi)憂外患,內(nèi)憂甚于外患。
雖然于亡國之時,也有幾分悲壯慷慨,值得紀念,但仍不能不批判。
宋厚待士人,刻薄百姓。亡國之時,只余一群為了自身利益鼠目寸光的士大夫,而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并不能同宋室一心,沒有百姓支持,是宋亡的根本所在!
悼宋之亡,反思得失,君王柄國,當以億兆黎民為先,切實為民謀利。保障百姓田畝,使民足食,廣興學堂,使民受教,發(fā)展百業(yè),使民富足……凝聚萬民之心,則江山永固,社稷長興。
均田之外,不使豪強竊據(jù)土地,不使士紳霸占鄉(xiāng)土,不使宗族牢籠百姓……君王,百官,百姓……不許有縉紳隔絕官民,天子不失民,方為天子,百姓不失君王,方得庇護。君天下者,至公!竊據(jù)鄉(xiāng)土者,名為鄉(xiāng)親,實為蠹蟲,不可不察。
廣興學,開科舉,官吏一體,上下通暢,則流水不腐,億兆黎民,聰明才智之士,皆有為國效力之機。國乃君王之國,國乃萬民之家。
……
總計差不多二十多條,羅列下來,構成了這一次大討論的核心。
其實很顯然,這些內(nèi)容,還有不少沒有說透的地方,很多東西,也只是一筆帶過,并沒有具體的落實方案,大約就是個原則。
可僅僅是原則,就已經(jīng)驚天動地,石破天驚了。
在人群之中旳劉三吾等人,心里頭砰砰亂跳,連日的辯論,讓他們身心俱疲,不堪重負。他們苦心捍衛(wèi)的孔孟之道,在這一刻,算是瓦解冰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張希孟倡導的“民本”主張,而此民本已經(jīng)和儒家的民本,大相徑庭……儒家的民本是說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要對百姓好,以民為本。本質(zhì)上還是一種說教。
而張希孟的民本,則是民為國家根本,在這個基礎上,百姓享有田畝,教育等等權利,作為國家一份子,參與到國家的管理和運行當中。
化被動為主動,地位自是迥然不同。
再有仔細推究,就會發(fā)現(xiàn)張希孟的這套主張,對天子實則提出了一大堆的要求,絕不是簡單的天人感應,隨便嚇?;实勰敲春唵?,全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這些主張,也就是在開國的時候,可以擺弄,而且也就是遇上了朱元璋這么個勤政愛民的特例。
其實朱元璋也考慮過,這么弄下去,后代子孫還能不能駕馭天下,會不會威福下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向,子孫后代,就不會出現(xiàn)昏聵無能之輩嗎?
如果如少帝一般,崖山蹈海,豈不是更加凄涼?
歷史上朱元璋擔心子孫胡亂折騰,就曾經(jīng)賦予六科封駁之權,為的就是遏制天子胡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凉市|
禄丰县|
西城区|
阿勒泰市|
苍山县|
宜宾县|
邢台市|
鱼台县|
凤翔县|
鄂托克旗|
项城市|
岳阳市|
蒲江县|
西平县|
凯里市|
泾阳县|
和静县|
平安县|
都江堰市|
比如县|
柳州市|
宁陵县|
嘉兴市|
凤城市|
临漳县|
神木县|
南部县|
苏州市|
太康县|
肥西县|
紫云|
广州市|
陵川县|
大理市|
海林市|
廉江市|
英吉沙县|
临清市|
双江|
望江县|
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