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朝。 東南沿海,某縣。 縣丞元廣濃有些怨念,他本以為這次自己能坐上縣太爺?shù)奈恢茫墒菦]想到朝廷又要安排了新的縣令過來。 據(jù)說,這位縣令是從大都汝陽王府出來的。 元廣濃冷笑道:“縣衙里的主薄、縣尉、跟本官的關(guān)系都很好,不管是誰來做縣令,都得要聽老夫的。否則,他的縣令就坐不穩(wěn)。” 上一任縣令,就是被元廣濃給架空逼走。 元廣濃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是真正的坐地虎,黑白兩道通吃,在縣里可謂是只手遮天。 海沙派的幫主元廣波,就是元廣濃的親弟弟。海沙派販賣私鹽,大發(fā)橫財。元廣濃有了銀子,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元廣濃跟縣里的蒙古人關(guān)系很好。 有了蒙古人做靠山,元廣濃就更加肆無忌憚。 一個文吏走進元廣濃的宅子,說道:“大人,知縣大人到了。就在縣衙大堂。” 元廣濃問道:“知縣多大年紀?是什么人?” 是什么人? 文吏懂元廣濃的意思,是問知縣大人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又或者是漢人? 文吏說道:“知縣是個漢人,剛二十歲出頭的樣子,最多不超過二十三歲。” 元廣濃一聽新來的知縣是個漢人,嗤笑道:“是毛頭小子。你在衙門后院隨便找個房間,讓他歇著就是。” 文吏說道:“大人,他畢竟是縣令,按道理您和縣尉主薄大人他們是需要到衙門迎接,晚上衙門里害得設(shè)宴給他接風洗塵。如此敷衍,小的擔心縣令會不高興。” 元廣濃臉色一沉,義正言辭說道:“他不高興可以不做縣令。就算他現(xiàn)在走,本官也不會留他。他一個漢人毛頭小子,到了咱們縣里就該夾著尾巴做人。還接風洗塵?不用花銀子啊?那可都是民脂民膏,豈能隨意揮霍?” 要是不知道元廣濃的為人,一定會被他的話打動,覺得他是一個為民做主的好官。 可是,元廣濃身為縣丞,根本就沒有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他自己就是漢人,卻對新來的漢人縣令有著歧視和偏見。 可見此人的品性是何等的低劣。 文吏點頭說道:“是,大人。小的這就去安排。” …… 余春秋身穿白色的衣服,折扇在手中靈巧地旋轉(zhuǎn)。他風度翩翩,氣質(zhì)溫潤如玉,就像是個飽讀詩書的公子。 新來的縣令,正是余春秋。 能做縣令,余春秋在大都花了不少的心思,才通過汝陽王府的路子,謀到了這一份差事。 本來,半個月前余春秋就該上任。 可是余春秋到了縣里,沒有去縣衙,而是在到處走訪調(diào)研。縣里的每一個鎮(zhèn)子村莊余春秋都走了個遍。 縣里有五大家。 分別是趙、李、元、孟、王。 這五家不但是士紳豪強,而且還霸占著整個縣里八成以上的田產(chǎn)土地。 元家,就是縣丞元廣濃和海沙派幫主元廣波的家族。 如果說五大家族是豪強土皇帝,那么以烏勒為代表的蒙古人,在縣里就是真正的太上皇一般的存在。 余春秋在衙門大堂等了快一個時辰,文吏才姍姍來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