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夷狄所畏中華者-《覆清1796》
第(3/3)頁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燃氣外泄,火藥在燃燒后由于早期后裝炮密封手段差,大量的燃氣在點燃后就外泄了出去,導致炮彈得不到較高的動能,一般敵人正常佩戴甲具就無法有效殺傷敵人,而炮身一體的前裝炮則沒有這個顧慮,所以在此時前裝炮性能的確比后裝炮好。
要想改進,最簡單的就是裝備有螺紋形狀的炮閂結構,雖然早期的螺紋炮閂閉鎖時間較長,但是整體上依舊比前裝炮的裝填速度要高出一大截,理論上通??梢源虺銮把b炮1.5倍的射速甚至更高,而且后裝炮讓火炮身管可以造的更長,那火炮射程自然也更遠。
但是因為黎漢明也不懂火炮,很多東西他說得出來但是匠人們卻未必做得出來,有時就算有了圖紙也一樣。
相對于后裝炮,后裝槍的難度稍微要大了一些。
此時的清朝,不是沒有后裝步槍,佛郎機銃就是一種后裝連發步槍。
但佛郎機銃屬于大口徑燧發槍,介乎于炮槍之間,是大明時從繳獲的佛郎機人艦船中,得到的火繩槍基礎上改制而成。
論魔改能力,黎漢明敢說,當今世界,還真沒有哪個國家的匠人能跟咱們比。
就拿明朝來說,那時的爆炸性火器已經相當發達,光是地雷,就品種繁多,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此外還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水雷。
其他的如三眼銃和四眼銃、連子銃、十連珠銃、集束火箭等更是花樣百出,更別說還有神火飛鴉和萬人敵等稀奇古怪的火器了。
聽到黎漢明問及后裝炮的問題,余介揾頓時有些尷尬了,回道:“回明王,螺紋形狀的炮閂有些麻煩,屬下等人雖說已經在研制了,但尚未成型。”
聽到余介揾的回答,黎漢明也沒有怪罪他,如今地小人少,匠人不多,他又一窩蜂的把亂七糟八的東西都丟了進來,進度緩慢也是沒辦法的事。
看來是得想辦法找些匠人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