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魏十三道,天子直屬,可斷江湖之事,也有監(jiān)察百官之責,和大魏大理寺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是大魏十三道高手如云,其中不乏圣人、武宗,武力之強盛,冠絕天下,又那里是大理寺可以比擬的。 大魏十三道總道主,列一品,位同三公,權(quán)柄之重,猶在三公之上,非天子心腹不能出任。如今的總道主正是魏帝最喜愛的女兒,大魏長公主曹曦。 總道主之下,便是十三道道主,共計九人,各掌一郡之地,互不干涉,只遵天子之命,僅聽總道主之言。 大魏十三道道主麾下強者無數(shù),鎮(zhèn)壓江湖,查案斷刑,無往而不利;身在朝廷,監(jiān)察百官,無孔不入。 大魏十三道,尤為忠心,是天子手中最鋒利的劍,這柄劍大多的時候都劍指江湖,可是此刻在魏帝的示意之下,大魏十三道要劍指儒家了。 大魏十三道許都衙門之中,一間大廳之中,有一張長長的桌案,長安正前方,長公主曹曦正襟危坐,一邊把玩著手中的茶杯,一邊打量這大魏十三道的七位道主。 大魏十三道道主,皆是二品大員,可是其中差距,也是云泥之別啊! 譬如豫州道、徐州道、司隸道,強者如云,高手輩出,實力強勁,可一言而決斷江湖之事,在大魏十三道之中,自然話語權(quán)極重,有些道主,甚至敢和曹曦這個總道主叫板。 例如青州道、兗州道、冀州道,雖然也不差,可是江湖更兇猛,大魏十三道行事,難免有忌憚,一言決斷江湖之事,自然不可能,有些事情,甚至需要和江湖商量一二。 最后便是幽州道、涼州道、并州道,百戰(zhàn)之地,不見風流,且為大魏軍方把持,那里有意氣之事,哪里還有什么江湖啊! 江湖武人,要么投靠軍方,要么出走其他六州,三道道主說白了就是個擺設(shè),可有可無,若非大魏十三道有十三道之稱,曹曦自己都想將這三道給裁撤了。 “父皇以桓騎為幽州道主、蕭少商為涼州道道主,意在儒家,其中兇險,可想而知!” 曹曦淡淡的說道:“幽州道、涼州道什么情況,我不說諸位也清楚,別說九境圣人,就是八境強者也聊聊無幾。”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這樣的幽州道、涼州道,桓騎和蕭少商業(yè)做不了大事,若是讓父皇失望,震怒之下,我們十三道都要受牽連的。” “所以,諸位就慷慨一二,將自己手下的強者暫時借給幽州道、涼州道用用,諸位意下如何?” 各道道主面露難色,他們麾下的強者都是自己使出渾身解數(shù)招攬而來,每一個都是他們的心肝寶貝。 可是十三道的規(guī)矩,借來的強者那就是自己麾下的強者,沒有歸還的道理啊! 況且大魏十三道雖然是朝廷所屬,可是常年和江湖人打交道,自然也沾染了江湖氣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