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唐儉心里這么想,嘴上卻又不得不道:“老夫就洗耳恭聽。” 李易歡笑了。 老唐,你還不是眼瞅著這份功勞? 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 接下來,李易歡就不再賣關(guān)子。 “咱們大唐有一種約定成熟的現(xiàn)象,參加科考的文人,會在考試之前,打磨出一見好的作品,寫成卷軸呈送給聲望較高的官員,請求他們向主持科考的禮部侍郎推薦。” “這叫行卷。” 在場的幾個人,聽得心中毫無波瀾。 在他們看來,李易歡這些算是廢話。 李易歡繼續(xù)道:“投行卷就是為了公卷。” “公卷,就是由接受了行卷的公卿大臣,再次向考官推薦考生。” “行卷和公卷確有可取之處,比如當(dāng)朝魏征魏大人,為人公正不阿,就會為朝中舉薦真正的人才。” 魏征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 唐儉插了一嘴,道:“老夫上官唐儉唐大人也為朝廷舉薦了不少人才。” 說完,看了一眼李二。 李二點點頭。 唐儉心里舒坦。 能夠被陛下認同,也枉老夫如此兢兢業(yè)業(yè)。 可是,接下來就為自己的話后悔莫及了。 只聽李易歡嘆息道:“可是,人總有私心。就算沒私心,投了行卷,這個人也就等于做了某個公卿大臣的門生。” “老師向考官舉薦自己的學(xué)生,就是徇私。” “朝中,有多少人因為這種師生關(guān)系,同為一派,老唐你應(yīng)該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吧?” 窩嘈! 唐儉的心都涼了。 簡直殺人誅心啊。 剛剛該為朝廷舉薦人才,怎么足夠就成了徇私舞弊,還有結(jié)黨的意思? 這不要人命嗎! 李易歡最后一錘定音。 “本來,這是可行之事,卻因為人皆私心,最后卻在實際運作中,反而成了徇私舞弊的重要手段。” 轟隆—— 李二的身體在打擺子。 沒想到,引以為豪的科舉制,竟然存在如此嚴(yán)重的弊端。 最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竟然沒有覺察到。 朕…… 丟人了! 幸虧,兒子不知道朕就是皇帝。 最多,就是老子在兒子面前丟人了。 另外,兒子能夠指出這個弊端,想必應(yīng)該有改良之策。 李二心里充滿希冀,卻將目光落在了唐儉的身上。 唐儉心里苦。 他好羨慕魏征啊。 無官一身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