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老子走!” “忽悠俺,根本就不賣!” “走了走了!” “一起走!一起走!” …… “賣賣賣!” “國債當(dāng)然賣!” “你們買多少!” 窗口里的人,都追出來了。 這在整個大唐,乃至于這個時代,絕對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無聲無息間。 原本無人問津的國債,竟然有人購買了。 數(shù)額也不多,連一百文的都有,這也是最低限購額。 最多,也留三貫。 然后,這些人就拿著買來的國債,去李記鹽鋪兌換青鹽。 相較之下,那些拉著一車車的開元通寶,卻沒有去買國債的士族門閥,就算是他們主動漲價,李記鹽鋪也不賣給他們青鹽。 想要青鹽? 可以! 總之,就一個要求。 國債! 李記鹽鋪只認(rèn)國債不認(rèn)錢! 士族門閥的人,罵罵咧咧的走了。 膩嘛! 有病是吧! 老子不買了! 不就青鹽,不要了。 下一刻。 這些管家回去見了一家老爺,還要屁顛屁顛的拉著一馬車的開元通寶去戶部。 兌換國債! 既然有人認(rèn)可國債,沒什么關(guān)系。 反正,這國債也是坑萬年縣伯這個二傻子。 士族門閥還是比較謹(jǐn)慎,基本上只兌換了幾百貫的國債,然后去李記鹽鋪實驗一番。 確定沒問題,才開始大量兌換國債。 然后,又用國債去換青鹽。 雖然繁瑣了一點,但是能夠買到青鹽,也是血賺。 這時。 青鹽又漲價了。 五十開元通寶。 沒關(guān)系。 起碼賺一百五。 購買青鹽者仍舊絡(luò)繹不絕。 最后,商野又發(fā)出一條規(guī)定。 國債兌換青鹽,少許一千貫者,一概不予兌換。 這一條規(guī)定,把普通長安百姓堵死了。 …… 盧罡冷笑不已。 蠢! 萬年縣伯蠢的可愛啊! 一個范陽盧氏的掌柜又來稟報。 “盧大人,李記鹽鋪的青鹽又漲了。” 盧罡問道:“漲了多少?” “如今是一百文。” “那就繼續(xù)買!” “要求的國債也漲價了。” “多少?” “一萬貫。” “買!繼續(xù)買!賣國債,換青鹽!這個大傻子有多少青鹽我們就賣多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