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房玄齡決定責任自擔:“陛下,臣在萬年縣男的酒樓里,吃了紅薯,好奇之下,就問了問產量。” “結果,令臣震驚!” “此物,可謂之祥瑞。一旦推廣開來,大唐百姓將不再受饑餓之苦。” “另,大唐日報牽扯到陛下的大計,朝堂諸公不屑一顧,對于大唐日報更加有利。但是,民間多有微詞。” “尤其是讀書人,以為朝廷政令與一堆俗物放在一起。所以,臣一直在想,如何扭轉讀書人對于大唐日報的印象。否則,若是連讀書人都不認可,以后大唐日報又如何左右民間輿論?” 李二聽的啞口無言。 朕膩嘛啊! 房喬就是一人精中的人精,早就猜出來了朕的本意了。 還沒問責,就找好了措施。 鋪天蓋地頭一遭。 要知道,房喬光明磊落,絕不是那種推脫責任的人。 李二問道:“這什么特別刊,不是你的主意吧?” 房玄齡一本正經的道:“臣是大唐日報的總編輯,當然是臣做的決定。” 李二失笑道:“房喬,你為何要如此維護他?” 房喬? 不叫邢國公了。 那就沒火了。 房玄齡卻不松口,依舊道:“的確是臣做的決定。” 李二也不想深究,只是嘆息道:“紅薯此物,在萬年縣男手里。朕作為他的老爹,如何會不知道紅薯的存在?” “朕之所以一直沒有推廣紅薯,就是想要盧國公偷偷的去做。” 房玄齡恍然大悟。 合著,陛下早有謀劃啊。 李二繼續(xù)搖頭道:“以往,朝廷政令對于百姓有諸多益處,但是民間只知五姓七望之仁義良善,卻不知這這一切皆出自朝廷。” 得了! 陛下是怕紅薯此等神物,最后反而為五姓七望帶來民望。 民以食為天,此等民望可是極其恐怖的。 嘶—— 房玄齡后悔了。 皇子身在民間,奇思妙想無窮,終究是眼界不夠。 “陛下,臣錯矣!” 房玄齡無地自容啊。 虧他還是中書省的中書令,竟然沒考慮到另外一層。 這時。 太監(jiān)稟報:“陛下,宮外有大唐日報社的人,說是有要事,要找邢國公。” 房玄齡:…… 這可是之前皇子的安排,如今也沒什么意義了。 可是,人都來了,他也不能直接拆穿了皇子的安排。 豈不是,讓陛下怪罪于皇子。 這倆父子,一切好說。 作為臣子,就膩嘛尷尬。 李二好奇:“大唐日報究竟有何要事?” 太監(jiān)道:“說是什么問卷調查,老奴給帶來了。” “呈上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