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您不過是擔心,以幽州王如今的實力,連我們這位大王都死在了他的手里,十幾萬大軍都拿幽州沒辦法,與他硬碰硬,那十分不理智。可如果不為大王復仇,這事又說不過去,對吧?” “正是,這也是我現在十分猶豫的原因。” “其實無需猶豫啊。大王遺言只說,愿意立誓為大王復仇,可卻沒有規定時限。到時候,復仇的籌備工作,年年做起來,但何時發兵,不該是新王說了算嗎?” 人死如燈滅,這等事,也就是競爭新王的時候才是被人所在意的。 一旦新王上位了,這件事必然也就不如現在這樣重要了。 只要做出一個態度,表示總有一日會為大王復仇,至于何時去復仇,這不是要看現實情況嗎? 總不能拖著整個吐蕃一起去死吧? 吐蕃整體的利益,高于一切,這一點,相信到時候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至于少數人拿這件事說事,這很重要嗎? “昔日大王鎮壓各方勢力,不斷殺戮,那些時日整個王都都彌漫著血腥氣,事后可有人敢對大王有所指責?” 沒有! 為什么?因為敢于冒頭的人都被宰了啊! 前面這位大王開了這個先例,后面的新王也完全可以照搬這個辦法啊! 聽到心腹的這番話,一直猶豫著的人終于吐出一口濁氣,道:“你說得不錯!這個新王之位,我要定了!” 一場因為新王之位而起的紛爭,在吐蕃開始上演。 這場內亂持續的時間并不長,也就是幾日的時間。 當消息傳回到幽州郡城的時候,秦陽聽著手下人的稟報,看著手里的密信,也終于露出了一個輕松的笑容。 “吐蕃新王已經舉行完儀式了?這是大喜事啊!去通知程處默跟李衛公,可以讓人去喊話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