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十兩?”那個少爺回憶了一下自己能拿到的月例,試探著說道。 “三兩到五兩,而這個月例,就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收入了。當然了,這不包括客人的打賞以及老板給的賞銀。”李崇忠說道。 三兩到五兩銀子? 這比他們想的還要低一些啊! 在場的其他人,對視一眼,都覺得這個數字低了。 “長安酒樓的大掌柜,一個月才能拿這么點月例?那幽州這里……” 本以為李崇忠會說一個很低的數字,結果,李崇忠卻嘆道:“幽州這兩年,百姓們一個月起碼也能得到一二兩銀子,甚至更多,而且每次收成,若是賣去多余的收成,也能得到一二兩。他們每家每戶,這兩年的年收入,大概都要超過二十兩吧。” 若是沒有之前長安大酒樓掌柜的月俸來舉例,在場的人還不會覺得幽州百姓收入高。 但這對比,在場的人都面面相覷,好家伙,幽州人居然已經這么富了嗎? “可這個,與我們說的事,又有什么關系?” 李崇忠挑眉道:“怎么會沒關系?你們想想,這樣富了的百姓,一家一戶,一年也不過就是收成二三十兩銀子。可讀書人,一本薄薄的書,哪怕是現在,也起碼需要幾十文一本!除了書籍,還有筆墨紙硯,這些全部加起來,一年的花銷難道是個小數字?便是如今富如幽州百姓,最多一家供一個讀書人,就已是不錯了。但有句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家子,豈會只有一個孩子?若是有個十個八個孩子,其中又豈會只有一個想要讀書?可若是將這些孩子全部供著去讀書,便是他們不吃不喝,怕也是供不起的吧?” 還真是這個道理! 眾人一聽,的確是這樣。 一個孩子,一年起碼需要幾兩銀子來讀書。 一家子,一年收入二三十兩,看著是不少了,可一家子這么多口人,吃喝用度,這其中也要花費一些。而這年頭,就算是分家,一戶人家生幾個孩子也是常有的事,只供一個孩子?其他孩子怎么辦?可供所有孩子?怎么供得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