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孫無忌提議道:“大王,不如,請一些道士、僧人來做法?” 他當然不覺得普通道人、僧侶能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請這些出面,來安撫一下百姓。 李世民手指一頓,看向長孫無忌。 二人目光對視,李世民頓時點了下頭:“你說得不錯,這件事,的確可以這樣辦。” 反正,他也只是希望,能安撫一下百姓,拖一拖時間。 他真正寄予希望的人是秦陽。 只要在秦陽到長安之前,別讓旱情的恐慌繼續蔓延開,就算是成功了。 想到這些,李世民啪地,將棋子落下,道:“將軍。” 轉過天的朝會上,各位大臣果然針對旱情的事情進行了討論。 其中有人渾水摸魚,提出,之所以連長安都出現缺水的情況,是因為李世民這個做皇帝的,惹怒了上天,需要下罪己詔! 這等事情,在古代是十分常見的。 只要是出現了如旱情、洪災、地龍翻身、天狗食日的事,那就都是皇帝的鍋。 做皇帝的,就需要在關鍵時刻,將這個鍋給頂起來。 不過,李世民卻沒有因為這些人的說法而不悅,他甚至還允許了一個官員建議的,請道人、僧侶來勘測天氣等事。 司天臺也都行動了起來,表示會對這件事進行后續的勘測。 李世民沒有將自己宣旨讓秦陽回長安的事告訴給這些人,只單獨與幾個老臣提過。 之所以沒有公開說,是因為秦陽之前去幽州時,路上就遭遇了一些麻煩事。 李世民倒是不怕秦陽這次回來也遇到麻煩事,他對秦陽的能力有信心,但他不希望有人為制造的麻煩,絆住秦陽的腳步。 長安城需要秦陽來點水井,秦陽若是將時間都浪費在路上,這能讓李世民郁悶死。 所以,他這旨意,是秘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