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難道是怕交的太多,賣不出去?” 有人私底下嘀咕著。 其實還真不是這個原因。 官員中也有人不解。 秦陽的解釋是這樣的:“金銀雖好,卻不如糧食。若養成百姓將大部分糧食都賣出去的習慣,長此以往,若趕上災年突至,又該如何是好?” 這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幽州其實算是個還算風調雨順的地方。 大的洪澇災害,幾乎沒有。 都是小打小鬧,偶爾有一兩場,很快就過去了。 畢竟幽州這邊的河流,本就不算太多。 不像是南地,若是趕上雨季,就可能發生洪澇災害,年年都有。 但幽州的雪災,卻很容易傷人傷命。 若是雪災爆發時,無法去遠處。 大雪封路一兩個月,家中若沒有屯糧,很容易就會陷入恐慌。 前些年,幽州曾經就出過這樣的事。 那時的幽州,剛剛經過了燕王叛亂。 整個郡都需要休養生息,結果就在這個時候,幽州發生了雪災。 那一年,死了不少人。 但過了數年后,這些事已是被人漸漸忘記了。 如今有人想起來,就覺得他們的大王要求保留大部分糧食,是個正確的命令。 不過,就算有人不甘心,可官府監督的小吏,卻做事一板一眼。 沒辦法,大家只能最多賣掉收成的五分之一。 因著幽州人口稀少,荒地頗多。 很多人家第二次種紅薯、土豆時,都是在自己新開荒的田地上種。 所以最少也能種個兩畝地。 就算一畝地只收成不到兩千斤,兩畝新開墾出來的地,也能收成三千五百斤以上。 三千五百斤紅薯或是土豆,賣五分之一,就是三兩多銀子。 若是勤勞些的,開墾的田地多,種的更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