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章宋代文學(xué)-《中國歷代文學(xué)精華》


    第(2/3)頁

    王安石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退居江寧為界,前后兩期詩風有很大差別。前期詩歌主要以杜甫的創(chuàng)作思想為主導(dǎo),以關(guān)心時事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為主要題材,具有明顯的寫實精神。后期的隱居生活,也促使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變化。他流連陶醉于山水田園中,題材內(nèi)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fā)了一種閑恬的情趣。

    郭茂倩(0099年),字德粲,宋代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神宗元豐七年(08年),任河南府法曹參軍。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jù)精博,為學(xué)術(shù)界所重視。

    關(guān)于郭茂倩的生平,我們知道的甚少。《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茂倩為侍讀學(xué)士郭裒之孫,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詳”。而《樂府詩集》一書使他的聲名千古不朽。

    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瑯瑯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這種淳樸的詩歌風格,文字簡單清新,彌漫在詩里的感情,不但具有普遍意義,而且純真自然。樂府詩是詩歌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象征著文人詩的開始,象征著詩開始追求個性自由和發(fā)出個人化的聲音。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diào)曲清調(diào)曲瑟調(diào)曲楚調(diào)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它所收錄的作品多數(shù)是優(yōu)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

    郭茂倩是一個辛勤的資料收集者,《樂府詩集》的一個重大特色就是搜羅廣博,兼收并載。他幾乎匯集了當時所能見到的全部樂府詩,為我們提供了一部相當完備的資料總集。有許多古籍,如《古今樂錄》,今已失傳,然而由于《樂府詩集》的征引而得以部分保存。可以說,他為后代的研究樂府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郭茂倩在對《樂府詩集》的編排體制上也頗下過一番苦心。每類歌辭都是古辭在前,擬作在后,將合樂的和不合樂的民間的和文人的作品排列在一起。這雖然使樂府詩的定義變得十分寬泛,但有助于我們對樂府文學(xué)的發(fā)展演變形成一個史的觀念。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diào)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給對樂府詩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漢代一些優(yōu)秀民歌如《陌上桑》《東門行》等見于《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jīng)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大抵散見于各種史書和某些學(xué)術(shù)著作,雜歌謠辭一類所收,多為前所忽視者。

    李清照(08年),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xué)家,章丘明水(今屬山東)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xué)藝術(shù)的是大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朝為官,官至禮部員外郎,又是蘇東坡的學(xué)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很有文學(xué)修養(yǎng)。這樣的出身,加上父親的影響,少年時代的李清照便工詩善詞。

    18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jié)婚。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丞相。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但無奈趙明誠在外做官,夫妻二人只好以書信詩詞表情達意。一年重陽節(jié),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jù)《嫏環(huán)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他們夫妻倆志同道合,除了都能詩善文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在銅器和石碑上鐫刻的文字書畫)。這些文物既是我國古代的精湛藝術(shù),又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材料。

    7年,女真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來搜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了丈夫的未竟之功。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收復(fù)中原的希望化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quán)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最后的李清照無依無靠,貧困憂苦,寂寞地客死江南。

    李清照的藝術(shù)成就很高,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詞論》極重視詞的特殊格調(diào)和協(xié)律性,所以能夠獨辟門徑,在豐富詞的表現(xiàn)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抒情詞,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閨中生活和流落異鄉(xiāng)的苦惱憂愁。

    李清照詞的語言更是獨具特色,優(yōu)美精巧卻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詞造句上很有創(chuàng)造性,如她筆下的花樹是“寵柳嬌花”“綠肥紅瘦”;天氣是“濃煙暗雨”“風柔日薄”,又以“黃花瘦”比人,都十分新穎清麗。她還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語入詞,如“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信手拈來,便增添了許多新鮮生動的情味。這種語言對于北宋末期華貴典雅的詞風無異是一種沖擊。李清照的詞富有音樂美,她極注意“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還講究舌齒音的交錯和疊字的連續(xù)運用,如《聲聲慢》的開頭一連用了個疊字,其獨創(chuàng)性為歷來評論者所盛贊。

    李清照能詩能文,從藝術(shù)成就上看,她的詞超過了詩和文,并且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從南宋起就不斷有人學(xué)習(xí)和效仿。

    陸游(0年),字務(wù)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出色的愛國詩人詞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關(guān)山月》《書憤》《農(nóng)家嘆》《示兒》等,皆為后世傳誦名篇。

    陸游出身世宦之家,幼年時逢金兵南侵,他隨家人長期逃難,“兒時萬里避胡兵”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陸游為官后一直力主北伐,但隨著北伐失敗,陸游被罷官還鄉(xiāng),直至歲方復(fù)出,遠行入蜀任夔州通判。

    少年時代的陸游,由于勤奮學(xué)習(xí),能寫一手出色的文章。9歲那年,他參加兩浙地區(qū)的考試,被取為第一名。恰巧奸相秦檜的孫子秦塤也參加這次考試,秦檜在考試前就暗示考官,要讓秦塤得第一名。考官沒買他的賬,還是秉公辦事,讓陸游中了第一名。

    這件事使秦檜十分惱火。到了第二年,陸游到京城臨安參加考試。主考官發(fā)現(xiàn)陸游的文才,又想讓他名列前茅。秦檜得知這件事,更是生氣,蠻橫地命令主考官取消陸游的考試資格,還要追究兩浙地區(qū)試官的責任。從那以后,秦檜對陸游懷恨在心,不讓他參加朝廷工作。直到秦檜死去,他才到臨安擔任樞密院的編修官。

    陸游晚年才情不減,歲閑居老家山陰,7歲時游沈園,回想起早年與前妻唐婉的不幸婚姻,雖然“夢斷香消四十年”,但仍悲從中來,寫下《沈園》二首。0年,這位8歲的愛國詩人病重。臨終的時候,他還念念不忘恢復(fù)中原。他把兒孫們叫到床邊,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還有詞0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后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shù)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

    陸游的詩題材極為廣泛,內(nèi)容豐富,藝術(shù)方法主要是現(xiàn)實主義的,他的絕大多數(shù)的篇章都是南宋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寫照,同時他在創(chuàng)作理論方面也主張寫實,要從事社會實踐,他說“道向虛中得,文從實處工”,又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正如所有杰出的作家一樣,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精神兩種藝術(shù)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結(jié)合。他在揭示現(xiàn)實種種不合理的現(xiàn)象時,總是把自己的社會理想強烈的愛憎和明確的褒貶體現(xiàn)在作品之中。在白天,他目睹民族侵略權(quán)奸誤國的現(xiàn)實,不禁滿懷激憤,渴望上馬殺敵,報仇雪恥;這樣的渴望不能實現(xiàn),他就假托在夜晚的夢寐中去追求。

    陸游一生飽經(jīng)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huán)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陸游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對他以后的宋代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于他強烈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精神。

    辛棄疾(0年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軒,因此自號“稼軒居士”。辛棄疾存詞00多首,代表作品有《摸魚兒》《水龍吟》《滿江紅》《西江月》《丑奴兒》等。

    辛棄疾出生在金國建立初期的濟南,他的祖父辛贊是金國將領(lǐng),北方人民的深重苦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山東有個農(nóng)民叫耿京,他帶領(lǐng)了一支起義軍,經(jīng)常打擊金兵。辛棄疾也是山東人,他非常敬佩耿京,就組織了000多人,加入了耿京的隊伍。

    起義軍里面有個叛徒,叫張安國。他乘辛棄疾不在的時候,暗殺了耿京。起義軍沒有了領(lǐng)袖,就這樣散掉了。辛棄疾從南方回來,叛徒張安國已經(jīng)逃到金國的兵營里去了。辛棄疾就帶了0名勇士,一起騎馬奔向濟州。辛棄疾的隊伍到了濟州官府,叛徒張安國正在里面設(shè)宴請客,一聽是辛棄疾來了,有點心虛,但是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來意,就吩咐兵士讓他們進來。

    他們也不跟張安國說話,就把張安國捆綁起來,拉出衙門。等濟州兵士趕來的時候,他當場向兵士們宣布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大家誰愿意抗金的,參加到我們隊伍里來吧!”濟州的兵士原來大都跟過耿京,聽到辛棄疾的號召,有上萬人愿意跟他們走。辛棄疾立刻帶著義軍,押著叛徒,直奔南方。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南宋朝廷審清楚了張安國的罪行,立刻把他砍頭示眾。

    南歸后,辛棄疾生活在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中,他幻想奔赴沙場,收拾殘破河山,這類詞作,郁積著濃烈的愛國情思,具有鮮明的特色。辛棄疾一向很羨慕笑傲山林的隱逸高人,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享受著山水田園風光和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涌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激動,時而因現(xiàn)實的無情而憤怒和灰心,時而又強自寬慰,作曠達之想,在這種感情起伏中度過了后半生。

    辛棄疾的代表作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他閑居上饒帶湖時期的名作。它通過自己夜行黃沙道中的具體感受,描繪出農(nóng)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動逼真,感受親切細膩,筆觸輕快活潑,使人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多樣性。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nèi)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xiàn)存的00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xué)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nèi)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diào)的變化,辛詞的藝術(shù)風格也發(fā)生了各種變化。

    辛棄疾的詞以其內(nèi)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chuàng)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都喜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柳永《樂章集》書影

    ◆柳永紀念館

    知識小百科

    奉旨填詞

    柳永擅作慢詞長調(diào),每為教坊樂伎所傳唱,當時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之謠。他常與歌伎來往,留連于燈紅酒綠之間,征歌逐舞。因功名未遂,曾作《鶴沖天》一首解嘲,詞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一句。景佑間中進士。宋仁宗卻言:“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柳永從此益放浪形骸,逢人即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后因以“奉旨填詞”自我嘲諷,將錯就錯。

    婉約詞人“晏家父子”

    北宋詞人晏殊與其子晏幾道,以其相映生輝的藝術(shù)成就影響了一代詞風,被詞話家們并稱為“二晏”。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學(xué)家。

    ◆《珠玉詞》書影

    ◆。倚柳遠思圖(明。尤求)

    延伸閱讀

    晏殊與王綺

    一日,晏殊邀請王綺到宰相府游玩。陽春三月,柳綠花紅,燕語鶯歌,令人心曠神怡,到處都能引起詩興,兩人一邊飲酒一邊賦詩,興致勃勃,樂而忘返,一直到傍晚時分。

    他們步游到水池旁邊,只見池中水面漂泊著一片落花。

    晏殊心上大有觸動,深有悔恨地“唉”了一聲。

    王綺好生納悶,忙問:“大人有何難言之隱?”

    晏殊訴說著:“三年前我得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自己很得意,后冥思苦想,絞盡腦汁也續(xù)不下去。”

    王琪聽了,馬上就說:“吾今妄續(xù)一句‘似曾相識燕歸來’,如何?”

    “妙!妙!妙!沒有您這句,我那句就斷了腿行不通了!”晏殊叫好不迭。

    ◆。晏殊《冬寒帖》

    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導(dǎo)詩文革新運動,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義文風和詩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他的文風,一直影響到元明清各代。

    ◆歐陽修像

    延伸閱讀

    歐陽修與滁州

    如今一說到滁州,人們會想到瑯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歐陽修。瑯琊山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都遠近聞名。其中最有名的景點當屬醉翁亭,被譽為全國“四大名亭”之首,名揚海內(nèi)外。與醉翁亭隔山相望的豐樂亭,也是令許多探幽訪古之士向往的勝跡,與醉翁亭一起被稱為“姊妹亭”。豐樂亭下的“紫薇泉”,則與醉翁亭的釀泉合稱為“姊妹泉”。這些,都是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開發(fā)建設(shè)而遺留下來的。正是這些建筑,加上他親自撰寫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才使滁州瑯琊山名聲大震。

    ◆《歐陽文忠公集》書影

    文壇父子兵“三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通辽市| 布尔津县| 望都县| 太原市| 青龙| 大埔县| 朝阳县| 靖江市| 集安市| 邛崃市| 疏勒县| 弥渡县| 长阳| 南华县| 麟游县| 任丘市| 金山区| 南澳县| 青浦区| 民乐县| 拜泉县| 齐河县| 恩施市| 本溪| 葵青区| 梅河口市| 宣威市| 元阳县| 茶陵县| 金坛市| 无棣县| 阳高县| 合肥市| 罗源县| 保德县| 永德县| 油尖旺区| 定兴县| 景洪市|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