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40章 狂熱的科學家 如今大唐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這其中有很多缺點。 比如刻版費時、費工、費料,刻一部書需要很長時間和很多木料,如果刻一部內容很多的巨著,就得花費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還有就是刻板存放太麻煩,而且占地方,如果有一個錯字的話,就得重新再來。 而活字印刷術不一樣,它除了比雕版印刷術更靈活之外,還更省時省力。 當然了,活字印刷術的缺點就是,如果只印兩、三本的話,看不出什么優勢。 但如果印成百上千份,那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李承乾一直想要發展黔州的教育,而書本就是重中之重。 大唐的書本,價格都比較貴,所以尋常百姓很難買得起。 如今天下士子,基本上都出自名門望族,因為普通人根本就沒那個資源讀書。 李世民一直極力想要改變這個現狀,只可惜是有心無力,科舉的誕生,只能讓寒門仕子打開一條缺口,但是卻無法真正擠進權利核心。 如今朝堂上,三分之二的官員都是五姓七望。 因為他們掌控著教育,寒門仕子想要有學習資源,就只能去投靠這些名門望族。 或許是黔州太窮,所以五姓七望都懶得把手伸過來。 這也算一個好處,沒有五姓七望插手,那李承乾發展教育就不會遇到什么阻礙了。 “到時候可以開個水泥廠、煉鋼廠,還有活字印刷術這東西必須得掌控在自己手里…” 李承乾呢喃著,便拿起毛筆,開始計劃起來。 他不止簽到了圖紙,還有九十名工匠。 到時候分出十個工匠,五個去水泥廠,五個去煉鋼廠,剩下就讓他們專門負責活字印刷,這樣就可以保證印刷術不會流傳出去。 這不是李承乾小氣,而是像這種盛世,教育可是很重要的。 五姓七望已經足夠囂張了,要是他們再掌控了印刷術,那么大唐的“科舉制”,就會變成屬于五姓七望的“科舉”了。 所以,水泥廠和煉鋼廠可以請人幫忙,但是這活字印刷,就屬于重中之重。 有水泥工藝圖和煉鋼工藝圖,再加上賣制冰配方的三千兩,足夠開煉鋼廠和水泥廠了。 另外他剛剛發現了煤礦,而煉鋼廠又正好需要煤,這簡直就是困了就有枕頭送上門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