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是他見這兩邊的人都多,而且吧,還沒有什么人叫罵說那些傳言不實(shí),可見吃過的人也是很滿意的。 那他可不能錯過。 “若是好吃,倒是也可以買回家去給家人一起嘗嘗。” 楊公子倒是依舊保持著翩翩風(fēng)度,折扇依舊不離手。 那位王公子倒是習(xí)慣了他這個樣子,也沒有說什么,反而繼續(xù)一開始的話題,問他:“你近日好像也不愛去望北樓了,這是怎么了?不喜歡那里的文氣了?” 楊公子搖頭一笑:“自從之前望北樓的掌柜被為難一位少年才子,被那少年三首詩給堵得下不來臺之后,還有幾個才子愿意去那邊?就是想要沾些文氣,我也不去那里了!” 王公子自然也知道之前的那出鬧劇。 那件事因這著前后扭轉(zhuǎn)局勢,頗有些跌宕起伏,又因?yàn)槟侨自妼?shí)在是太好,所以傳揚(yáng)得很快。 可以說,只要稍稍注意些時事的,滿長安城里,就沒有不知道的! 王公子一向喜歡打聽各處的最新消息,保證自己不至于落伍,自然不會錯過這件事。 而且,望北樓斗詩會本來就是一間熱鬧事,他當(dāng)時就在場,也看了個現(xiàn)場全過程。 “望北樓舉辦了這么多年的文會,這掌柜和小二心氣兒也高了,也看不起人家少年了。” 他突然低下聲音,湊近了楊公子,與他細(xì)說。 “我當(dāng)日是親眼看著的,那兩個少年,并著兩個年長些的,還有身后跟著的人,身上穿的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料子,但那通身的氣度,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普通人家的!” “那小二的也就罷了,沒有什么眼力。但是望北樓的掌柜竟然也真當(dāng)人家是小門小戶出身的,不通詩文,倒是真的有些眼拙了。” 楊公子聽他這么說,倒是有些好奇起來。 “竟是真的?我當(dāng)日倒是有事沒去成,叫人去給我摘抄回來便罷了。只是他后來也只給了我那三首詩,別的竟是一首沒抄!就連清河崔氏的那個崔公子的詩作,也沒抄回來。” 楊公子看著倒是有些可惜的樣子。 王公子卻是毫不在意的擺擺手:“那崔公子大家出聲,是有幾分傲氣的。但那三首詩在前,他也是不得不佩服!當(dāng)日許多自負(fù)有才,又有幾分清高的人,都沒有再作詩。” “所以這望北樓生意慘淡了嘛!當(dāng)日那斗詩會可是總共也沒幾個人在比了!那崔公子帶頭先離開,之后二樓幾乎全空了!現(xiàn)在那掌柜不是聽說也換人了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