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功夫之王》海外由獅門發行,4.18日周五在全美3151家影院公映,成為本周放映范圍最廣的電影。 成龍+李連結,該給的牌面當然還是得給。 電影也不負所望,首周末收2087萬美元,問鼎周冠軍。 一周后,《功夫之王》國內公映。 新影聯院線豪擲2300萬給華藝買斷。 意思就是說,《功夫之王》在新影聯院線收入如果超過2300萬,那超出部分將不與華藝分賬,院線方獨享超出部分凈利潤;如果不超過2300萬,華藝仍將參與分賬。 華藝自然樂得如此,電影還未上映就進賬2300萬現金。 《功夫之王》倒也對得起這2300萬,國內首周末拿下8000萬的好成績,刷新內地票房記錄。 但是口碑裂了。 沒幾天就被影迷和網友以及影評人追著罵。 全國影迷期待了一年多兩年的雙j大戰結果就這? 也是因為之前宣傳的太過火。 地推鋪的到處都是,瘋狂吹雙j首次合作,雙j大戰。 結果大家一進電影院一看,這什么啊,打斗毫無新意。 你的名字叫《功夫之王》哎! 兩人穿著又大又厚的衣服,打起來欻欻欻的,成龍沒了力量感,李連結也沒了在《黃飛鴻》里的宗師范兒。 八爺為主創們,不管是成龍還是李連結,抑或是李兵兵和劉亦菲,設計的動作在國內觀眾眼里,更像是舞蹈,而不是武術。 如果動作不好看,還可以看故事劇情。 但《功夫之王》的故事也被國內詬病。 超典型三幕劇結構,少年失意、踏上冒險旅程、一路過關斬將打倒大boss。 是不是很像《指環王》! 難怪有人批評說:“雖是我們熟悉的《西游記》故事改編,但不得不說簡直是魔改,除了人物名稱,其他跟《西游記》似乎沒什么關系,不過是借了幾個標志性東方符號,糅合魔戒式的西式魔幻來構建劇情,這對于中國觀眾而言,自然是顯得不倫不類?!? 馮曉剛在參加南加大的電影交流活動時被問到對《功夫之王》的看法,馮導直接開炮:“這片兒故事根本就有問題,亂七八糟,我都看不下去。”還說《功夫之王》為了取悅美國觀眾而特意“降低智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