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花上幾通篝火的時間,楚其琛便在湖心島上搭建好過冬用的房屋的框架。 跟工坊建筑方式一樣,只是尺寸要大上一點,達到6米長寬,以便冬天在屋內活動。 這樣下來支撐柱也增加幾根,以免壓垮了,現在就差放上瓦片了。 “雖然身體不是很疲憊,還是有點精神不夠了。” 楚其琛打了個呵欠,嘴里喃喃說道:“哎~索性睡覺去了,反正目前來說應該不會耽誤進度的了。” 后續兩天,除了每天去收獲青蛙兔子以及喂養豬人小鳥的功夫,他就一直在制作瓦坯,連晚上也不停,一直到鋪滿一整片晾曬場,足有千來塊了吧,蓋四五間房屋都夠用了。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便開始燒制第一天制作的瓦坯,那些已經曬得足夠干了。 一個燒制窯可同時放入六七十片進行燒制,兩個窯一起開工燒制,一次就能滿足半間房屋需要。 而這邊燒制瓦坯,楚其琛同時也在身后的碳窯準備燒制木炭。 這碳窯是前兩天空閑時間,在工棚內燒制窯身后平整的地面上搭建,這樣下雨也不會淋濕。 跟燒制窯一樣的建筑方式,結構更加簡單,區別就在于碳窯不需要火塘,窯身圍成圓環型,從底部一直向上收窄。 底部八個方向各塞入一根粗木棍,等完成窯身后取出作為底部通風口。 窯壁上還有一塊30厘米長寬的可移動窯壁,幾片薄木板當作隔條,方便從下方取出木炭,要用時候再填密縫隙即可,不然每次都要拆爛外壁,這樣就不耐用了。 內部直徑60的碳窯一直向上收窄到一半大小,約有七八十厘米高,這就差不多夠用了。 窯蓋同樣用純粘土制作,中部留出碗大的引火洞。 從頂部窯口豎直放入跟窯身差不多等高的干燥的樺木木柴,排列放置得密密麻麻的,盡量不留空隙,一直填滿碳窯。 頂上再放入一些枯枝敗葉方便引火,蓋上純粘土制作的厚窯蓋,用泥巴封嚴密。 窯蓋中部通風口引火,讓木材從上往下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