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唐昭昭挨著看下來,將有意思的事情講給格桑聽。 信的中后面,又提到了上次提起的那位詹姓合作商戶。 不同于上一次恨得牙根癢的狀態(tài),這次唐國明顯富意氣風發(fā)。 連字跡都跟著洋洋灑灑,飄逸起來。 信里說,那位詹姓商戶向他們唐家拋出了要一起合作做絲綢生意的橄欖枝。 還主動要求五五分成。 唐國富一朝被蛇咬,卻心動絲綢生意。 謹慎小心地多方打探,確認了這筆生意沒有絲毫問題,穩(wěn)賺不賠。 同時,他也意外發(fā)現(xiàn),那家詹姓商戶是因為不與自己合作后,賠了幾筆,才決定拿出誠意同他合作的。 唐國富有了底氣,將分成談到了四六分。 他六,詹商戶四。 唐國富雖然在生活中過得稀里糊涂。 但凡是牽扯到同自己兩個孩子有關的事情,就感性地跟個毛頭小子一樣。 可不能否認的,是他的商業(yè)頭腦。 或許是應了那句傻人有傻福的老話,也或許是唐國富心性良善。 他在生意上無師自通,年輕時便賺得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人到中年,更是富可敵國。 江南一帶,沒有人不知道唐家。 唐國富這輩子也就只在那詹姓商戶身上翻了一次跟頭。 好在這次,他認為自己找補回來了。 信中,他提到,詹商戶勉強同意了這個分成,但是,對方提了一個要求。 絲綢這筆生意,要在京城展開做。 唐家得派個能說上話的,到京城來。 唐國富欣然同意,畢竟唐昭昭還在京城,他早就有了想要去京城的打算。 唐昭昭動身前往京城后,唐國富就開始后悔讓唐昭昭只帶著格桑一人離開了。 山高路遠,一別多月。 他都不知道寶貝女兒有沒有吃飽穿暖,過得好不好,還發(fā)不發(fā)病了。 只不過唐家在江南家大業(yè)大,他作為一家之主,還有其他的事情無法脫身。 剛巧有了這次絲綢生意,唐國富便讓才從西洋回來的,原身的哥哥唐燁以及原身的愛馬,二丫,動身前往京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