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提要] 用偷換的方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來面貌和實質內容,蒙混欺騙的策略。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好比拖住了車輪,車子就不能運行了。我方抽其友方勁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會坍塌,于是我方便可控制他了。 [原文] 頻更其陣,抽其勁旅,待其自敗,而后乘之。曳其輪也。 [譯文] 采取措施頻繁變更友軍的陣式,藉以暗暗從陣中的要害處抽換其主力部隊,等到它自趨失敗,然后再乘機加以控制。控制并拖住車的輪子。 [解析] 乘人不注意的時候,把某個物體的本質改變成為一種物品,可是在表面上看起來若無其事,并不改變的樣子,這種方法,在政治上或是在謀略上要比軍事上更常運用,這種作法,包含爾虞我詐、乘機控制別人的權術,所以也往往用于外交或商戰中。 而在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情報、科技設施和管理人才灰飛煙滅商業競爭陣營里的“梁”與“柱”,因而他們也就成為現代“偷梁換柱”中“偷換”的目標。 人才是商戰的致勝之本。既要千方百計地“偷”、“換”對方陣營中的“梁”、“柱”,又要防止自己的“梁”、“柱”,被別人“偷”、“換”。 [兵家使用范例] 一顆螺釘毀掉美國間諜飛機 美國u—2型間諜飛機,能在2萬米高空飛行。當時蘇聯尚未擁有升空這么高的殲擊機,地對空導彈的射程也夠不上,但赫魯曉夫卻利用克格勃施用了一個“偷梁換柱”之計擊落了美國這種飛機。 1960年5月11日,由美國中央情報局駕駛員弗朗西斯?加里?鮑威爾駕駛的u—2間諜飛機,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工業中心上空被擊落,鮑威爾被活捉。這駕間諜飛機的殘骸,包括攝影機、錄音機、雷達和無線電,都出奇地完整無損,并在莫斯科公開示眾。鮑威爾亦被公審,關進了克格勃的盧比揚卡監獄。1965年,克格勃的一個重要特務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巴托列斯基向美國投誠,才揭破這個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