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行軍第九-《孫子兵法三十六計智謀全解》


    第(1/3)頁

    [提要]

    “行軍”的主旨是“處軍”和“相敵”。“處軍”即指部隊行軍和作戰方法,宿營的原則和方法。“相敵”即指戰場觀察的方法。

    行軍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隨時會面臨困難,面臨選擇。孫子在本篇還提出了“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文武兼用之治軍原則。

    [原文]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于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后死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共同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

    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有則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譯文]

    孫子說:在不同地形上怎樣據守布置軍隊和觀察判斷敵情虛實,應該注意:在經過山地,要靠近有水草的山谷行進。駐扎時,要選擇居高向陽的地方。如敵人占領高地,不要仰攻。這些是在山地行軍的原則。橫渡江河以后應遠離河岸駐扎,如果敵軍渡水來攻,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而要讓他渡過一半,部分未渡時去攻擊它,這樣才有利。如果要與敵軍交戰,不要靠近江河水邊列陣迎敵。在江河地帶駐扎,要居高向陽,不要逆著水流在敵軍下游布陣駐扎。這是在江河地帶行軍作戰的原則。經過鹽堿沼澤地帶與敵軍遭遇,就必須靠近水草而且是背靠樹林,這是在鹽堿沼澤地帶行軍作戰的原則。在平原上行軍作戰,要選擇占領地域開闊,地勢平坦的地方,最好要背靠高地,前低后高,這是在平原地帶行軍作戰的原則。以上四種“處軍”原則的好處,就是黃帝之所以能戰勝“四帝”的重要原因。

    凡是駐軍總是喜歡干燥的高平地帶而討厭潮濕的低洼地帶,重視東南向陽方,而避開西北陰暗地面。駐扎在生活便利和地勢居高向陽的地方,人馬得以休息,軍需供應充足,將士就不至于發生各種疾病。這是軍隊必勝的一個重要條件。在丘陵、堤防地帶,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面駐扎,并且要翼側背靠著它為上。用兵的這些好的措施,是得自地形的輔助。河流上游下大雨,洪水突至,要涉水,必須等水勢平穩以后再渡。凡是遇到“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須迅速離開,不要接近。以上六害之地,我們應該遠離它,讓敵人去靠近它,我們應面向它,讓敵人去背靠著它。

    軍營兩邊有山川險阻之地,潢井低洼之地或多林木,或生蘆葦,草木茂盛蒙蔽遮蓋的地方,必須謹慎仔細地反復搜索,這些都是容易隱藏伏兵和奸細的地方。

    敵軍離我很近而安靜的,是倚仗它占領了險要地形;敵軍離我很遠而來挑戰的,是企圖引誘我進擊;敵人之所以駐扎在平坦的地方,是因為據有有利條件;窺見離敵不遠有許多樹木搖動,是敵隱蔽前來;雜草叢生的地方有許多障礙,是敵人布下疑陣,企圖迷惑我;群鳥突然驚飛,是下面設有伏兵;走獸驚駭猛跑,是敵人大舉突襲。塵土高揚而銳直的,是敵人戰車駛來;塵土低而寬是敵人的步兵開來;塵土疏散飛揚,是敵人打柴割草;塵土少而時起時落,是敵軍察看地形準備扎營。敵人使者言詞謙遜卻又在加緊戰備的,是要準備進攻;措詞詭詐而強硬做出進逼姿態的,是準備撤退;敵方將便于馳驟的輕車先出動,部署在翼側的,是在布陣勢,準備作戰;敵方尚未受挫,沒有預先約定而突然來講和的,是另有陰謀;敵方急速奔走并整列兵員車馬的,是期待士兵準備與我決戰;敵軍半退半進的,是企圖引誘我軍。

    敵兵倚著兵器站立的,是因為饑餓缺糧;打水急于先飲的,是因為干渴缺水;敵人見利而不前進,是因為士兵疲勞已極。敵兵營寨聚集鳥雀,說明營寨已空虛無人;敵營夜間士卒驚叫,說明敵軍心理恐慌;敵營驚擾紛亂,是因為將領無威嚴不能持重;敵營旗幟搖動不定,是因為隊伍已經混亂;敵軍官急躁易怒,是敵軍疲倦困乏;敵人殺牲口吃,知其軍中無糧;收拾起炊具,不返回營舍的,是準備拼命突圍的窮寇;敵兵在一起低聲議論,強悍不滿,是因敵將失去人心;不斷犒賞士卒的,說明敵軍勢力窮奢,已沒有辦法;不斷懲罰部屬的,是因為處境困難;將帥先對士卒強暴后又懼怕士卒的,說明將領太不精明,失盡威信;敵人派使者拿著禮物,以措詞委婉,態度謙遜來傳話,是想休兵息戰;敵軍盛怒向我前來,但久不交鋒接戰,又不離去,必須謹慎地觀察它的企圖。

    兵力并不是愈多愈好,只要不輕敵冒進,而集中兵力、判明敵情虛實,取得部下信任,也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妄動的人,必定會被敵人俘虜。將帥在士卒親近依附時,就冒然處罰,他們一定不服,人心不服就很難使用。如果士卒已經親近依附,紀律仍不執行,這樣的軍隊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要用懷柔的手段來頒布政令,用嚴格的手段去管束他們,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必定能取勝。平素能嚴格貫徹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會服從;平素不嚴格貫徹命令,教育兵卒,兵卒就不會服從。軍令平素就有很高威信的,表明將帥與兵卒之間相處融洽、互相信任。

    [兵法精粹]

    常見地形的兵法

    軍隊部署作戰和觀察判斷敵情,應該注意以下原則:通過山地時,宜沿谷地前進;軍隊應注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點,并部署于可以瞰制敵人的高地;如敵人先占領高地,切莫正面仰攻。這是山地作戰的要領。

    軍隊橫渡河川后,應迅速離開河岸以免為敵所乘;敵人渡河來攻,不要在水中迎擊,應等其一半已上岸,一半還在水中時,攻擊才有利;如果要與渡水而來的敵軍決戰,不要沿著河岸配置兵力,而應在河岸后方高地部署,更不要在敵軍下游布陣。這是河川作戰的要領。

    軍隊通過沼澤地時,就迅速離開,不要停留;如在沼澤地區作戰,應占領水草繁盛之地,而且背依樹林。這是沼澤作戰的要領。

    在平地作戰,應在平坦開闊之地部署,右翼或后方應依托高地,占領的地形最好前低后高。這是平原作戰的要領。

    以上山地戰、河川戰、沼澤戰、平原戰四種戰法,就是當年黃帝征服四方所運用的方略。

    險惡地形之兵法

    軍旅駐扎,最好選擇向陽高地,避免陰濕低洼。軍旅處于身心健康,糧食充足的狀態,不致百病叢生,打起仗來就有取勝的把握。

    在丘陵提防駐軍,應選擇向陽的一面,并背依高地,面向敵人,如上部署,對用兵有利,可發揮地形的效用。如果發現河川中有泡沫,表示上游地區曾降下大雨,不久將有急流奔騰而來。要渡河時,應等水勢平穩再說。

    遇到下列六種險惡地形,必須盡量離開,切勿接近。這六種地形包括:絕壁斷崖的溪谷(絕澗);四面險峻,中間低陷的凹地(天井);山林環繞,易入難出的地區(天牢);荊棘叢生,進退兩難的地區(天羅);陰濕泥濘,流沙松軟,難以通行的地區(天陷);兩山之間的狹長谷地(天隙)。遇到這些地形,我軍應遠敵,并引誘敵軍接近時,迫使其退無去路。另外,行軍時,若側旁有險阻地形,沼澤地區,蘆草叢生的低地、樹林、野草蒼郁之處一定要仔細反覆搜索,這些都是敵人伏兵及偵察人員藏身的地方。

    觀察敵情之法則

    敵軍離我很近,卻能保持鎮靜,可見有險要地形可依恃;敵軍離我很遠,而又急來挑戰,是企圖誘我前進。敵軍不居險要,而在平坦之處布陣,必定有其利益和用意。許多林木搖動,是有敵人來;敵軍在叢草中設下許多障蔽物,是為了使我疑惑;群鳥突然飛起,是有敵人埋伏;野獸驚駭奔逃,是有敵人來襲。

    至于塵土,形狀高揚而尖銳,是車隊前來,低揚而濃廣,是兵卒前來;如果敵軍派來的使者言詞謙遜,但軍旅仍加強備戰,這是向我攻擊的前兆;如果使者言詞強硬,作出要向我進逼的姿態,這是退軍的征兆;敵人如果先派出戰車,占領主力兩側,是準備布陣與我決戰。兩軍對峙,沒有預先約定而突然提出和議,其中必有計謀。

    如果敵軍車馬往來奔走列陣,可能是在期待援軍,合力攻我。敵軍半進半退,是企圖誘我深入。

    敵兵如依著兵器站立,是因為饑餓無力;敵軍派人取水,結果取的人自己搶著先喝,表示陣營缺水。敵人見利而不行動,表示全軍疲勞不堪。飛鳥群集敵營,表示敵人已經離開。

    敵夜半驚叫,表示內心恐懼不安,敵軍混亂。敵軍干部急躁易怒,表示厭戰。敵軍殺馬來吃,表示糧食缺乏。敵軍拋棄炊具,又不返回營寨,表示已經陷入窮途末路。

    敵軍將帥對部屬說話,反復叮嚀,神情不安,低聲下氣,表示已得不到擁護;一再犒賞士卒,表示統帥無能;一再懲罰士卒,表示領導統帥有問題;軍令嚴苛在先,姑息在后,是最不精明的將領。

    敵軍派使者來談判,措辭委婉,表示想休兵停戰。敵軍氣勢洶洶而來,卻遲遲不與我接戰,又不退去,必有計謀,我們必須謹慎觀察。

    用兵作戰,并非士卒不多多益善,只要不武斷冒進,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即可戰勝知人;缺乏深謀遠慮,而又輕敵妄動,必定兵敗被俘。

    將帥在士兵卒還沒有親近依附時,就施以處罰,士卒不會心服,心不服就難以指揮作戰;士卒已經依附后,該罰而不罰,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平時要以仁、義、道德教育士兵,以舉令軍經訓示士兵,這樣打起仗來,才會獲勝。平日令出必行,施行教化,士兵就會心服,教化施行,命令貫徹,就能將帥契合,上下一心。

    半濟而擊之,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尔山市| 仁怀市| 华安县| 探索| 大邑县| 开鲁县| 宁远县| 洛浦县| 缙云县| 广安市| 长乐市| 西峡县| 个旧市| 罗江县| 丰宁| 介休市| 通州市| 合肥市| 澄城县| 琼结县| 永顺县| 东安县| 绥棱县| 精河县| 康马县| 宁远县| 兰坪| 马龙县| 安溪县| 疏附县| 商河县| 安泽县| 定西市| 陈巴尔虎旗| 柯坪县| 台南县| 孟津县| 中宁县| 莱芜市| 澜沧|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