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章武元年,公元222年8月,襄陽郡,襄陽 說起襄陽,在東漢中期仍是荊州南郡普通一縣,但劉表入主荊州后,便將所治之處移居襄陽,也開啟了襄陽輝煌的歷史。 當時中原亂戰,許多百姓前來荊州避難,劉表所在的襄陽更是首選。而原先的襄陽城規模極小,為了安置大量百姓并廣招賢才,劉表便在故城東面重新修筑了一座大城,也是流傳后世的襄陽城。 新的襄陽城不僅規模更大,而且北臨漢水,南靠峴山,三面皆有寬闊的城濠,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堅城。前番曹操麾下的大將呂常曾在漢水暴漲的情況下堅守襄陽,抵御關羽,力保此城不失。 只是兩年前曹丕擔心襄陽在漢水以南,運糧及支援不便,又不聽司馬懿所言,最終決策失誤,召回駐守襄陽的曹仁,并放火燒城,以防為吳兵所用。 而后曹丕雖派曹仁趕走了偷偷占領襄陽的吳將陳邵,但襄陽經過一場大火,城墻城門發黑,城內房屋破敗,百姓逃離。眼下的襄陽完全毀于戰火,成為一座徒有名氣的空城。 歷史上,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于陸遜,而孫權名義上始終是曹魏的屬國。因此大約近五年的時間內,曹魏都沒有受到兩家的進犯,襄陽也得到了修整加固的機會。 但這一次,曹魏在荊州大敗,更兼后院起火。曹丕在吐血蘇醒之后,不得不決定撤回南征大軍,但在是否要繼續派兵駐守襄陽的問題上,仍是猶豫不決。 曹丕先前讓魏將高遷北遷漢水以南的居民,是為了將發展重心發展放在南陽一帶。漢水以南的襄陽附近沒有耕農可以收租,只靠從南陽渡河運糧極為不便。夏季的漢水又有暴漲的不安因素,當年于禁七軍就是這么遭殃的。 更重要的是,冀州大蝗急等著用糧,曹丕顯然不會讓大軍留守襄陽,徒增后勤壓力,但只留少量魏兵,卻又未必能守住城池。此番魏軍損失慘重,急需恢復元氣? 未必能及時派遣援兵抵御漢軍。 而司馬懿始終認為襄陽乃水陸交通要地,絕不能輕易放棄? 只要徐晃、糜芳、士仁三人可以順利返回襄陽? 那么便可以分數千將士鎮守襄陽,并且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糧草。 而劉曄則認為劉備攻打襄陽的意義不大? 因為此舉勢必也會增加荊州的后勤壓力。假如漢軍只留少量士卒,那么魏軍日后也可以再次奪回襄陽? 因此他勸曹丕不用急著放棄襄陽。 因此不出關索所料? 此時的襄陽城內只剩下魏將殷署并一千魏兵? 隨時等候徐晃等人歸來,并進一步接受曹丕的指令。 然而大大出乎殷署意料的是,三名斷后魏將,兩死一傷? 士卒更是只回來不到一千人? 且眾多負傷。徐晃受傷最為嚴重,未進襄陽便已昏闕過去。而徐晃畢竟官居右將軍,因此殷署不敢怠慢,急忙讓隨軍的醫匠緊急治療。 當晚? 襄陽城內滿是魏軍將士接受治療時發出的哀嚎之聲。城中醫匠數量有限,不少都隨魏軍撤回南陽? 一時間無法顧上全數傷兵,只能撿要緊的醫治。 一夜過后,徐晃的情況仍是沒有好轉,虧得他從小習武,身體底子不錯,要是換個文臣,早已喪命。殷署無奈之下,唯有速速在北門附近準備船只,護送徐晃及一眾傷兵渡河。 這個月份的漢水十分湍急,殷署可不敢讓徐晃有半點閃失,親自指揮魏軍將士多駕船只護衛徐晃,其余的傷兵則只能排隊在岸邊等候。 此刻魏軍的士氣確實已低至冰點,不少人恨不得跟著徐晃一同離開襄陽。 好在斥候在前兩日便關索已率軍返回江陵,殷署等魏軍將士皆是松了口氣。經過這一場戰役,很多人都已經對這位連敗魏軍,斬殺多名重臣的少年關郎產生了一絲畏懼,只要他知難而退,大軍自是無虞。 “呼……總算將徐公明順利送到漢水北岸!”乘船返回的殷署不由得松了口氣,至于徐晃生死如何,全看天意,自己只能確保工作沒有失誤。 可就在殷署準備繼續讓傷卒登船的時候,身后突然驚慌失措的跑來一名士卒,顫聲道:“將軍,大事不好,蜀軍出現在襄陽城西!” “什么???”殷署不由得臉色慘白,眼睛瞪得老大。 不是說漢軍已在關索的帶領下全部南撤了嗎,為何會突然出現在襄陽?而且也來得太快了吧! 且說張飛當日便帶著關索等千余騎兵,向北疾行,沒有載人的赤兔則跑在最前面,并在身旁關索的鞭策下,不斷地為大軍帶路。 雖是魏軍松懈無備,但赤兔還是帶著大軍多次途徑山林地界,以此隱藏行蹤。當晚,大軍到達夷水后,張飛注意到夷水一帶沒有任何浮橋,甚至連一條船只都沒有的時候,便確定魏軍沒有任何斥候留在夷水南岸,魏軍顯然不知道漢軍再次殺回。 張飛當下便命漢軍在夷水南岸的一處隱蔽叢林內進行休整,人吃干糧,馬吃野草,然后合力伐木,搭建竹筏,準備作為浮橋使用。 而關索算來,從夷水南岸到襄陽,騎馬已不過兩個時辰,因此他建議張飛讓大軍休息到寅時之前,然后渡河出擊。這樣差不多辰時之前可以抵達襄陽,而那會魏兵應該忙著運送傷兵渡河。 關索現在覺得,自己雖然沒能一刀斬殺徐晃,但負傷的他比起死尸來說,對魏軍更是個拖累,難以疾速返回襄陽,而魏軍之中傷兵較多,行軍必然緩慢。一路上沒有看到任何掉隊的魏兵,足以證明魏軍是整體緩慢前行,那么估摸著今天才能抵擋襄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