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綠林山,后世又稱為香爐山,根據唐朝李賢注釋的《后漢書》中記載,新朝時期,王匡與王鳳等人便是在這座綠林山發動起義,從此也就有了綠林好漢的說法。 綠林山雖然只是一座小山,但是山腳下則有大片的樹林,山路蜿蜒崎嶇。自打進了綠林山,身為名將的甘寧就看出這里是個埋伏的好地方。 加上此時已是酉時,天色昏暗,甘寧當即重整隊伍,自己從當陽帶來的士卒皆持刀戴盾,走在隊伍兩側,保護中間的長矛兵與弓弩兵。張展領兵在前,甘寧在后,大軍打起火把,沿著車輪的印記,皆小心翼翼地向前進兵。 行了不到五里,道路兩旁草木越發茂密,道路起伏。甘寧尚在環顧四周,突然一聲鼓響,漢軍伏兵盡數沖出,為首周倉領兵擋住去路,王宇、張瑞、程玄、謝洪四人從兩側夾擊,一時間箭如雨下,殺聲震天。 “活捉甘寧!” “區區小計!”面對漢軍的伏擊,甘寧卻是冷笑一聲,隨即高喝道,“休得慌亂,列陣迎戰!” 甘寧身為名將,治軍嚴禁,令行禁止,隨著他的一聲號令,他從當陽帶來的七百名吳兵迅速投入到作戰狀態。刀盾兵死死在外圍防御,抵擋箭雨,長矛兵在后援助,而弓弩兵則在最中間回射漢軍, 而甘寧則親自張弓搭箭,在陣中冷靜地射殺漢兵。他的箭術本就是三國一流,當年曾一箭射死凌統的父親凌操,多年來未曾懈怠,此刻弓弦每響一聲,必有一名漢兵中箭倒下。在甘寧英勇的帶領下,漢軍一時竟占不到吳軍半分便宜。 “嗖!” 突然,甘寧的身后響起了響亮的羽箭飛馳聲。不過甘寧不是蔣1這種初出茅廬的小年輕,經驗豐富的他立刻判斷出這一箭是射向自己,當即把身子往側面一偏,這支雕翎箭有驚無險地擦著甘寧的臂膀飛了過去。 “何人暗施冷箭!”甘寧轉身怒喝,卻愕然發現,一個戴著鬼面具的漢將正領兵從后包抄而來,只見他右手正握著一把角弓,想來放箭的定是此人。 “甘寧休走!”來的不是別人,正是關索。他之前一直與吳班在后方埋伏,本想等吳軍撤退時再趁勢殺出。但吳班見甘寧箭術高強,在后軍帶領士卒奮起反擊,因此決定讓關索提前出擊,若能快速將甘寧擊殺,吳兵自然不足為慮。 “何方來的狂徒,敢裝神弄鬼嚇唬我!看箭!”甘寧并非無膽之人,當即破口大罵,轉手回敬關索一箭。 與此同時,關索也再次拉開二石強弓,“嗖”的一箭射向甘寧。 兩人皆是善射之人,聽得對面弓弦聲響,便不約而同地將身體一偏,雕翎箭皆是貼胸而過,彼此都暗暗稱贊對方好身手。 “此人箭法了得,定是蜀軍悍將!待我先斬了此人,以挫蜀軍士氣!”想到這里,甘寧立刻 拍馬舞刀迎向關索,而關索同樣從得勝鉤上取下赤血大刀,兩柄大刀上下翻滾,瞬間碰撞地火星四濺,銀光閃耀。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甘寧的武藝在江東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這點關索早有心理準備。因此初和甘寧交鋒的時候,關索見招拆招,小心謹慎,并不急于求勝。而甘寧再與關索交手數個回合后,便發現此人膂力驚人,刀法嫻熟,絕非輕松可以戰勝的對手。 但甘寧考慮到吳軍終究身處漢軍的伏擊圈,心中不免焦躁起來,大刀也更加兇猛,一連數刀狠狠地劈向關索。 只是關索的武藝已然今非昔比,他沉著冷靜地舞動赤血大刀,不斷瓦解甘寧的攻擊,心中倒也忍不住暗暗感嘆:“如今甘寧又老又病,尚能如此勇猛!若是壯年時,我恐怕不是他對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