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且說孫權吸取了袁紹官渡之敗的教訓,將數萬吳軍的糧草分開屯放在江陵與枝江,同時命重臣呂范鎮守枝江,負責給夷陵的陸遜運送糧草。而朱然和甘寧軍中的糧草,則從江陵運送。此次負責運送糧草到當陽的,乃是蔣欽長子蔣1。 蔣欽是孫策舊部,在孫權手下也是忠心耿耿,二十年來任勞任怨。孫權在蔣欽死后也表示了極大的悲痛,親自為他素服舉哀,并賜給他妻子二百頃田地和二百戶佃農。 同時孫權也厚待蔣欽之子蔣1與蔣休,并封蔣1為宣城侯。而蔣1深感孫權厚恩,誓死也要報效孫權。在得知劉備舉傾國之兵東征后,仍在服喪的蔣1上書孫權,請求隨軍出征。 孫權被蔣1的忠心所感動,加之也想培養東吳下一代人才,因此孫權便奪情起復,封蔣1為裨將軍。不過孫權考慮到蔣1之前從軍經驗較少,而前線戰況依舊不明朗,于是孫權決定先讓蔣1在江陵負責運送糧草,等熟悉軍中環境后,再讓他到陸遜麾下效力。 秋季糧熟,從江夏、揚州運來的糧草也有一部分到了江陵,孫權便讓蔣1領兵一千,民夫五百,押送五百輛運糧車,前往當陽及高林亭。 為了緩解江陵兵力不足的情況,孫權讓心腹都尉徐詳與胡綜去諸縣征召壯丁,一共征得四千余人。孫權將這四千人編入他最新建立,且直屬他統管的“解煩部”,并讓胡綜與徐詳分別擔任解煩部的左右都督。 如今江陵有七千吳軍,除了原駐守江陵的一千士卒和四千解煩軍外,還有吳將賈華率領的一千老兵,吳將駱統率領的數百凌統舊部和部分新兵。 孫權分給蔣1的一千士卒中,四百人是原江陵士卒,其余皆是解煩新兵。從江陵到當陽需要兩日,從當陽到高亭林更是僅需一日,而且又是在后方運糧,孫權認為一千士卒已是綽綽有余。 先前蔣1已親自將御冬寒衣等物資送往甘寧與朱然處,這條路對他來說已是相當熟悉,并沒有什么難度。在把甘寧所需的糧草運往當陽后,蔣1又率軍前往漳水西面的高林亭,那里正是朱然駐軍之處。 漢晉時期的當陽城位于漳水之東六十里處,一直到東晉時期,晉安帝才把當陽所治遷移到麥城西北,也就是后世的當陽市。 眼下申時過半,吳軍糧隊距離漳水河畔還有三四十里,前方不遠處還有一座綠林山,道路蜿蜒,不適宜晚上運糧。于是蔣1便命全軍安營扎寨,等明日一早再把糧草送到朱然大營。 押送了一天的糧草,吳兵自然是疲憊不堪,尤其是那些沒有經歷過正規訓練的民夫,眾人一邊埋鍋造飯,一邊安營扎寨,想著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就能順利交差了。 “這一天天的,連一個蜀兵都沒見到,真是無趣!希望大王早日將我派至前線,好讓我建功立業。”脫下一身兩檔鎧后,蔣1坐在一個馬扎上發起了牢騷,他掛孝出征可不是為了躲在后方運糧。 “沖呀!!!” 突然,西北方喊殺聲大作,一隊兵馬當先沖殺而來,士卒皆穿紅色軍衣,“漢”字旌旗迎風飄揚。放松警惕的吳軍不曾想到會有敵襲,頓時大驚失色,亂作一團。 “不好,有蜀軍劫糧!”蔣1同樣震驚不已,但他終究名將之子,還不至于六神無主,一邊重新穿起鎧甲,一邊對身邊親兵喊道,“速去告知甘將軍,請求救援!” “放箭!” 轉眼之間,漢軍距離吳軍已不到兩百步,吳班當即喝令放箭。關索麾下,以謝金為首的那四百名弓騎兵迅速張弓搭箭,對著空中拋射而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