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章 從實際行動中受益-《人性的優點》


    第(1/3)頁

    1.不要讓人討厭

    不要害怕把自己最好的東西,貢獻給那似乎很微小的工作。每當你完成了一件工作時,你就會變得更堅強一些。假如你能把小工作做好,那些大的工作自然也會做好。

    擊敗恐懼的方法是:先決定行動的方向,然后遵循它去做。保持忙碌,使自己忘卻恐懼。

    莫浪費一秒鐘的時間,去憂慮自己不像別人。你是這世界的新事物,以前從不曾有任何人完全像你;以后要來的所有時代里,也再不會有任何人完全像你。

    有的人總喜歡故意侮辱他人,這種故意愚弄別人的行為讓人覺得討厭無聊,可是你會發現,許多人每天都在這樣做。在社交中,最大的威脅往往來自這類無聊乏味的人。可悲的是,對于這種人我們目前除了逃避之外,還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使其絕跡,在法律上也找不出條款來制裁這些無聊乏味的人。盡管我們能有效地隔絕口蹄疫,卻無法隔絕這種“無聊乏味”的病,或者控制它蔓延。我們可以從廣告中了解治療腳癬、口臭、便秘、喉癢、頭痛、雞眼和脫發等各種疾病的藥物,可是卻沒有人能為我們治療讓我們感到討厭無聊的疾病。

    如果對于這種疾病來說,預防是最好的治療的話,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些嚴重的“無聊乏味癥”有哪些癥狀。如果你的行為和這些癥狀中的任何一種相吻合的話,你就能明白為什么柯雷爾太太上次舉行宴會時不邀請你了。

    不停地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孩子們都好吧?”這句簡單的禮節性問候語就足以引出無聊乏味的人滔滔不絕的話題,可是他說的全都是廢話。然而,誰又讓你打開了這個水龍頭呢?這時,你只能身不由己地坐下來,任由那滔滔口水將你淹沒在其中,例如:

    “啊,喬尼嗎?你知道,他是我家最小的。不知為什么,他最近就是不吃麥片,昨天他還把整整一大碗麥片扣在了頭上。你覺得好笑?我打電話問我們的兒科醫生。‘醫生,’我說,‘我試過了各種辦法,但他還是把麥片吐出來,或倒在地上,有時還弄得自己全身都是。’

    “他問我是否試過將麥片和香蕉混在一起喂他吃。但是,喬尼他從來就不喜歡吃香蕉的。他會俏皮地把香蕉稱做‘蘭妮’。‘我不要蘭妮!’他說,然后一邊揮動小胖手一邊打哈欠。

    “當然,他比我們家附近的孩子都早熟,他們沒有一個能像他那樣富于表達,這是多令人驚奇呀!你瞧,前天他把桌布扯了下來,還瞪著又黑又亮的大眼睛說:‘喬尼把桌上的東西都弄掉到地上了。’他爸爸和我簡直都笑死了。”

    唉!遇到這種沒完沒了的嘮叨,這時你可能會厭煩死了,而不是像她那樣笑死吧?

    這些人總有本事將那些毫不沾邊的話題,扯到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上去。例如,也許你正在和他談論政治或藝術,但是他(她)真正感興趣的是他(她)的孩子。

    我就認識這樣一個人,即使我們談論的是國際關系或牛肉價錢上漲,她也能神奇地把話題扯到她的女兒達夫妮上面來。她會說:

    “的確沒錯!你根本無法相信那些俄國人。去年夏天,達夫妮的大學同學邀請她一同去歐洲旅行。她們并不想去參觀俄羅斯,她們只想去西柏林。達夫妮征求我的意見:‘我……您覺得怎樣?’我就告訴她……”接下來就是沒完沒了的啰唆。

    準確地說,令人感到無聊乏味的人基本上都不成熟,他們不明白,交朋友首先就應該替別人著想。

    不幸的是,并不是只有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父母才讓人感到無聊乏味。例如,一個汽車輪胎推銷員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巡回推銷之后,剛從水牛城回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毫無遺漏地向我講了他如何和一家百貨公司簽下1萬美元業務的整個過程。

    還有,你是否曾被一個橋牌玩家強行拉住,向你講述他在某次玩牌時如何打出一個小滿貫的復雜過程的?不過,最可怕的還是那些影迷,他喜歡一滴不漏地向你描述一部最新的懸念電影的情節,以至于你厭煩得想把臺燈砸到他頭上。

    不僅僅是上述這些,無聊乏味的話題數不勝數:可能是某個人喜歡翻新家具的嗜好,或者是某個人如何給水果保鮮;也可能是與他哥哥的工作有關,或者希望你能同情他表妹羅拉的可憐遭遇;也可能是小狗或小貓的一些趣事。有一次,我甚至被某個人絆住20多分鐘,讓我停下來聽她沒完沒了地講她家的金絲雀的腸子如何作怪。

    說話不著邊際

    馬克·吐溫曾寫過一篇文章,嘲弄一個無聊乏味的人:

    “我有沒有對你說過我曾去西部看赫必族印第安人的事?我們是在休假時到那里去的,那是一個星期五的早晨——哦,不,是星期四——你記得,埃拉,我之所以決定星期四出發,是因為我必須在星期三去看牙醫,是吧?我上面一排假牙有點松動,我想讓他為我固定。天啊,那個牙醫太啰唆了,他的話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好在他的醫術還不錯,真的!我還向我的老板提到過他呢。我那個老板可真有趣。告訴你吧,他什么事都離不開我,總是神不守舍的。我那天對一位同事說:‘如果我現在就辭職不干了,你想老板會怎樣?’沒想到她竟然說:‘比爾,如果你走了,我馬上回家把我媽媽找來!’真是太逗了!”

    他就一直這樣說下去,你永遠也別想從他那里知道赫必族印第安人是什么樣子——不過這樣反倒好了,否則你還不知道要聽到什么時候呢。

    木訥呆板

    這類人雖然也讓人覺得無聊乏味,但比嘮叨啰唆的人要少見,這正是他唯一可取之處。

    當你和他交談時,你必須極力尋找話題,表示你對他非常感興趣,以便讓他開口說話,可是你會發現自己這一切都將徒勞無功,你的辛苦和努力只會換來他冷漠的面孔和偶爾一兩聲的“嗯”。即使是最幸運的——可惜我從來沒遇到過這種幸運——你會贏得他一句“是嗎?”作為對你的報償。

    他是個凡事無動于衷、徹徹底底的呆板木訥之人,要想從他那里得到哪怕是一點點聰慧或禮貌的回應,要比登天還難。他那張馬鈴薯一樣的臉永遠不會有任何表情,他就是威廉·史泰格筆下的卡通人物在生活中的翻版——如果我們還可以把他稱為“活人”的話。

    喜歡爭論

    和這種類型的人交談,無論什么話題都會遭到他的反駁和爭論,結果讓你措手不及。

    這種人自以為懂得一切,所以他往往非常武斷,不希望別人和他討論,如果你的觀點和他不同的話,他會不假思索地說你的觀點是荒謬錯誤的。

    例如,他會沖著你大聲吼道:“你瘋了!我的朋友,難道你不知道這個事實已被證明了嗎……”

    如果趕上他比較溫和時,他會說:“不,很顯然是你錯了!我可以告訴你……”

    這種人最令人討厭之處在于,他作為結論的那些明顯、武斷而粗俗的話,都是你特別不喜歡聽到的。

    遇到這種人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同意他所說的一切觀點。因為只要你稍作反駁的話,你就會陷入一場勢不兩立的論戰。對于這種人來說,討論或交換彼此之間的看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他只想以“摩西十誡”般的權威迫使你同意他的觀點。

    意志消沉

    這類人的行事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世上眾生都已深陷地獄,生命完全是多余的、是失敗的:整個人類是由傻子、騙子和懶鬼組成的,兇惡的命運之神已經盯上他們了。在他看來,甚至連氣候也變得越來越糟。

    你只要和這種人待在一起一刻鐘,就會不知不覺地有一大堆的不幸要向他表達,因為你已經被他這種想法感染了。本來你的心情還很好的,可是和這種天生的意志消沉者交談之后,卻會被搞得頹廢懊喪。

    我認識的一個女人正是這種人的典型。我們每次相遇時,她總是沒完沒了地向我傾訴她最近的遭遇——當然,她所說的全是壞事。

    “我去買窗簾,”她可憐巴巴地說,“可是我等了10多分鐘,售貨員這才過來應酬我。其實她們一點都不忙,她們覺得我沒錢,所以不怕得罪我,所有的商店都一樣。你看,我的生活簡直糟透了!你再看看我的健康狀況!醫生說,他不相信我竟然還能活到現在。我的整個消化系統都不行了,一遇到這種天氣,我全身就會疼痛得很。你可能會想,我的家人總該知道關心體貼我吧?但那只是我的奢望罷了!”

    上面只是“無聊乏味癥”患者的幾種類型而已。類似這種人不勝枚舉,例如感情豐富的女孩子、身體壯碩的大男人,都有可能是“無聊乏味癥”患者,而人們對此也已習以為常,但是,最可惡的是,這些無聊乏味的人卻毫無自知之明,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多無聊。他們還自以為是社會活躍分子、消息靈通人士,或受人歡迎的人,并以此而感到自豪。更恐怖的是,也許我們自己就是無聊乏味的人,卻絲毫沒有察覺到。

    幸運的是,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還是可以從某些跡象和征兆中得到暗示,分辨出哪些行為是讓人覺得無聊乏味的。

    第一,聽者流露出凝固的微笑和灰暗的眼神。

    當我們談論所謂的有關孩子的趣事時,如果聽者的身體仿佛已經凝滯,微笑和眼神都變得呆板時,那么我們就應該立即停止,不要繼續講下去了。

    第二,注意觀察聽者暗中看手表的動作。

    如果在交談中聽者不斷地搖晃手表,然后把它貼近耳朵去聽,很顯然他已經開始在詛咒我們了。優秀的演說家對這種動作就非常敏感,這也是令人無聊乏味的人應該注意避免的。

    第三,聽者的眼光游移不定。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對方在提醒我們,我們所說的話已經失去吸引力了。例如,當我們應邀參加賓朋滿座的雞尾酒會時,偶爾會在某個角落捕獲談話的對象,使對方成為我們啰唆嘮叨的犧牲品。對方借以逃脫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急切懇求的眼光中,他可能會用目光向每一個經過的人求救。但是這并不管用,誰會愿意替這個傻瓜去受罪呢?這時,我們不妨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應該立即住口,不要再折磨對方了。

    一些善于狡辯的人可能會反問:“‘無聊乏味癥’和成熟、心靈健全又有什么關系?”沒錯,一個極其無聊乏味的人,也許同時是一個生活美滿、關愛家人、依法納稅、資本雄厚的人,不過這種人畢竟還是少數。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一個人既然被稱為“無聊乏味癥”患者,就表明他的智慧、他的想象力和敏感性一定會很貧乏,而這些正是一個人建立健全的人格、獲得他人良好反饋的最基本要素。

    無聊乏味的人,既不可能了解自己,也不會喜歡自己,當然也就更無法成為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此也不知道別人在人際交往中需要什么。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那些無聊而且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上,讓這些瑣事進駐內心,填補心靈的空虛。他根本不善于構筑自己的心智;他的言談就像他的心智一樣無聊乏味,他正是現代人迷失自我的悲劇性象征。

    “無聊乏味癥”不過是一種人格上的疾病,它是拒絕成長的病態人格的癥狀之一。而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人,由于善于化平凡為神奇,所以雖然無所不談,但絕不會令人厭煩。相反,從成熟的人口中說出來的本來光芒四射的話題,一旦由無聊乏味的人口中說出來時,就會變得無聊乏味,了無生氣。

    這個社會存在無聊乏味的人或許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們也許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促進我們成熟的催化劑,因為他們可以成為我們的參照物,如果我們不努力的話,我們就有可能淪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2.活到老學到老

    你是否在做自己最喜愛的工作?如果不是,就快想點辦法吧。除非喜愛自己所做的事,否則永遠也不能成功。許多成功人士,在了解自己想做什么以前,都曾經嘗試過好幾種工作。

    稱贊一個人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慢慢地幫助他消除他的缺點。這個方法可以用在辦公室里,用在工廠中,用在家里,也可以對妻子有效,并且對孩子、父母和世界上幾乎任何人都有效。

    《紐約時報》曾刊登了一篇對依薩克·普萊斯勒的專訪:

    普萊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貨公司當售貨員,他花了4年時間,完成了高中階段的夜校教育之后,又進了布魯克林學院讀夜校,準備完成大學課程之后繼續攻讀法律。在大學一年級—篇《快樂是什么?》的論文中,普萊斯勒先生寫道:

    “獲得高中文憑,進入大學,然后期待著當一名律師——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這種期待能增添我內心的快樂。大學要花5年或更長的時間,這主要取決于我努力的程度;然后,法學院的學習還要花5年時間。”

    在年輕人看來,這個計劃是不是充滿了抱負?但依薩克·普萊斯勒是在剛剛度過60歲生日之后才上大學的。他深知,對于一個成熟的人來說,學習是一種快樂,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體驗到這種快樂。

    教育不應該被局限在校園范圍之內。哈佛大學原任校長a·勞倫斯·洛威爾博士曾說過:“大學教育或教育培訓制度所能教給我們的,只是如何幫助自己。我們必須學會自己教育自己。教育是一個貫穿于成長之中的整體過程,是一種心靈所需的自發運動,還是一個擴充心靈、促進其發展的過程。”

    一旦我們了解了這些,那么無論我們處于生命中的哪個階段,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善就能夠成為值得追求的、令人興奮的體驗,再也沒有什么投資能比樂于在晚年繼續獲取知識更好的了。

    我最尊敬、最欽佩的人,就是美國人最喜歡的新聞評論員洛威爾的父親洛威爾·托馬斯博士。托馬斯博士是一位具有高深的文化修養的紳士,他為人睿智,喜歡鉆研,知識非常廣博。諾曼·文森·皮爾博士曾談到了托馬斯博士晚年拜訪他的經過:

    當時,托馬斯博士的身體雖然已經患病而且衰老,但他的心靈還像年輕時一樣敏銳。見面之后,經過一番禮節性的問候,托馬斯博士就問皮爾博士:“諾曼,我想聽聽你對亨利八世有什么看法?”

    皮爾博士稍稍有些驚訝,之后他承認說:“我對亨利八世研究甚少。”

    托馬斯博士接著說,他那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這位君王,他認為歷史學家對于這位君王的評價有失偏頗,然后他又說了他自己對亨利八世的看法。

    可見,雖然托馬斯博士身體已經衰朽,但他的心靈仍在自由地游弋,而且穿越了好幾個世紀。

    在我們的機體中,心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器官,如果我們能夠勤于滋養并善加運用它的話,它就會自然成長,相反,如果我們對它滋養不夠而又缺乏運用的話,它就會因為發育不良而萎縮退化。

    如果只對心靈施以教育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妥善地應用它,使它對教育的影響產生良性反應。我們加入讀書俱樂部,去聽課、聽戲劇或聽演講,這些活動只能為我們參加聚會時增加一些談資,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更深遠的目的或意義,每個人也只能借此獲取一件薄薄的文化外衣——這件外衣如同休息日的衣服,可以隨意穿脫。而在這件薄薄的文化外衣之下,我們的心靈仍然難以成熟發展,唯有知識,才能促進心靈的成長。

    劉易斯·曼福德曾經針對我們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應該努力達到的目標:“所有實際活動的目的,最終都是文化。成熟的心靈、完善的人格、逐步獲得的智慧和成就感、個人能力的應用、獲取廣博知識的興趣和感情上的愉悅……所有這些都是自我教育的各個階段應該努力達到的終極目標。”

    一天,一位女士來找我,她希望能得到幫助。她那沮喪的神色就像一條剛挨了揍的狗兒,原來她丈夫對她的愛正漸漸消失。她的丈夫是一位成功的經理,興趣非常廣泛,文化水平很高,她也知道自己越來越配不上他了。她哀嘆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孩子卻一個接一個地生;她根本沒有時間去欣賞音樂,也沒有時間去學習藝術和文學方面的知識,然而這些卻正是她丈夫最欣賞的。

    “他對我已經厭倦了,可是這公平嗎?”她問道,“就因為我和他以及他那些知識分子朋友們沒有共同的語言?”

    于是我就問她,既然她的孩子都已經結婚了,那她現在是如何安排她的閑暇時間的。她告訴我說,她除了打橋牌之外,每個星期還去看兩場電影,有時候還讀一些書,但主要是言情類的小說。

    顯然,這個女人并沒有真正去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她并不是沒有機會,她所缺乏的是一種精神和動力——她情愿將時間花在打橋牌、看電影上面,也不愿擴展她的興趣,這就難怪她跟不上她丈夫了。

    那些不努力自我發展的人,將會被這個世界遺忘。他們只會抱怨時間太遲,說自己太老,并且將“老年”當做生命的終點而接受它;他們其實并不明白,對于一個渴望獲得知識的人來說,生命就是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精神之旅。

    在以前,大學很少,是專門為少數人而開設的,而且距離又遠,學費也很貴,有的大學甚至連書也不容易買到。“夜校”這個概念則更是從前的人想破了腦瓜也不會想到的,但是到了現在,無論誰想接受教育都能如愿以償,即使當了奶奶的人獲得大學文憑也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得克薩斯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她同時也是5個兒子的母親,當她的兒子們接受大學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并成為自己專業和生意上的負責人之后,已經50多歲、做了祖母的她竟然上了得州大學,4年后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

    現在,雖然她已經70多歲,成了一個寡婦,但是你的同情心大可不必濫用到她身上!她是那么的機敏可愛,整天忙著社區的工作,她有許多的朋友和仰慕者,凡是和她接觸過的人都認為她能給他們極大的激勵和啟發。她的兒孫們也都非常敬愛她,雖然他們和她在一起的機會非常少,但他們都很珍惜每一次機會。顯然,她已經為自己培養了成熟的心靈,她現在享受的正是這種豐碩的果實。

    美國輿論調查機構的創始人和羅德獎學金新澤西委員會的主席喬治·蓋洛普曾說過:“有很多人獲得文憑以后,就不再學習了。其實,學習應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不可停頓的過程。”

    大學只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研究的時間和場所,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自己去解決。所以,無論學校教育多么完善,若想充實和豐富你的心靈,以免到了晚年孤寂無聊,你首先就要明白“活到老學到老”的意義。

    至于那些沒有上過大學或夜校,但又渴望完善自我的人,該怎么辦呢?沒錯,他可以自學。

    英國工黨杰出領袖赫伯特·莫里森在談到“我所得到的最好忠告”時,講了他15歲時在倫敦一家雜貨店工作的經歷:有一天,一個走街串巷的骨相師為莫里森摸過骨后,問他都看過哪些書。

    “大部分是描寫恐怖謀殺案的書,還有短篇故事。”莫里森回答道。他所說的書,就是在書報攤上花一個硬幣就可以買到一本的恐怖故事。

    “看這些無聊的書總比什么都不看要強些,”骨相師說,“不過,你有這么聰明的頭腦,你應該看些歷史、傳記方面的書。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閱讀,但是一定要養成嚴肅的閱讀習慣。”

    骨相師的這番話成了莫里森的人生轉折點,他由此明白即使只有小學文化水平,也能通過閱讀來完善自己。莫里森開始頻繁地去圖書館看書。結果,終于有一天,他進入英國下議院的夢想成為現實。

    “以前,我每天都要浪費好幾個小時聽廣播、看電視,”他說,“但是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節目的價值比得上一本好書的。”

    據美國輿論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和其他的英語國家相比,美國讀書的人正在逐漸減少,大多數美國人去年整整一年竟然連一本書都沒有看完。接受調查的人中,60%的人除了《圣經》之外沒讀過一本書,甚至在大學畢業生中也有1/4的人作出了同樣的回答。

    我們竟然讓自己的心靈荒廢到了這種地步!盡管我們在物質上過著世界上最高水準的生活,可是我們在知識方面卻墮入了無比貧乏的深淵。幫助我們取得成就的知識和智慧全都在書本中,我們渴望學習和知道的東西,也都能從圖書館、書店或朋友的書架上找到,書本可以讓我們和世界上最偉大的心靈相溝通,能讓我們穿越時空,遨游于心靈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浩瀚的知識海洋任由每個人盡情地遨游,圖書館的大門也永遠對每個人敞開著,而我們卻能忍受這種心靈的饑餓。

    新澤西州布魯菲爾市初中教師兼閱讀專家弗朗克.c·詹寧斯曾說過:“文學創作是對人類生活最具深遠影響的、能夠塑造人的心靈的大事件:它可以通過聚會、說書人而使文化獲得繁衍生息,它讓我們在幾千年后仍有機會聆聽柏拉圖和耶穌的教誨;它能將心靈和時間緊密結合起來,讓我們有能力管理和控制這個宇宙;它既像‘善’的概念一樣抽象,也像門閂一樣精確而實用;它正是人類通往高尚優雅境界的黃金法則。”

    不錯,一切都藏在人類智慧、愿望和抱負之結晶的書本中,書籍就是人類偉大精神的奇葩。即使我們有機會認識我們這個時代的偉人,但是通過他們的書籍將更能讓我們了解他們。和蘇格拉底一同散步,或與雪萊一同做夢,與蕭伯納爭論,或像馬克·吐溫一樣開懷大笑……同這些偉大的心靈交談,是我們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走進最近的一家圖書館,我們就能如愿以償。

    人類先天被局限在宇宙的一個狹小空間之中。和永恒比起來,60年或70年,甚至90年時間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我們再將自己封閉起來,那我們還能知道什么呢?離開了書籍,沒有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就注定只能畏縮于一個狹小的時空單元——“現在”和“這里”。

    羅馬十二大帝時代的人是怎樣思考問題的?倫敦瘟疫流行時期的情況又怎樣?這些我們都可以通過書籍找到答案。書籍讓我們感受到的絕不是冷冰冰的事實,而是活生生的人類的經驗,也即人生的樣本。

    例如,對于俄羅斯這塊曾經那么神奇的土地,通過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和托爾斯泰的作品,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逐漸從內部腐爛的國家,正是這些不朽的作家記下了腐敗的種子終將開出艷麗的革命之花。通過這些偉大的作品,我們為現在找到了多么富有價值的借鑒啊!

    h.g·威爾斯曾說:“我不敢確信h.g·威爾斯的肉體或他這個人會不朽,但是我敢斷言,思想、知識和意志的成長,是一個永不間斷的過程。”

    如果我們愿花更多的時間去閱讀,那該多好啊!時間會自然淘汰書中的垃圾,保留下人類思想和經驗中的精華。真正的好書應該是經得起時間考驗而歷久常新的,這絕不是那些暢銷書所能相比的。

    泰迪·羅斯福就不喜歡被評為“本周暢銷書”的書,他曾這樣寫道:“我情愿看那些曾經是‘前年暢銷書’的書。如果前年的書現在還有人看的話,就說明它還值得看,至于那些只能成為‘本周暢銷書’的書,它最好的去處應該是垃圾桶。”

    閱讀《戰爭與和平》可能比看一本新小說花的時間要多些,但是它將融入你的生命,—一生陪伴著你,讓你陶醉其中。我并不是盲目夸大經典對我們的作用。當你老了之后,你的精神會自然而然地傳給你的后代;因為你的成熟和洞察力,你也將體會到它重新散發出來的光芒。那時,你將懂得什么是“成熟的心靈”。

    不要在意按照怎樣的順序讀書,我就從來不制訂什么閱讀計劃,而是隨手翻開一本書,這樣也許能帶來意外的收獲,而且還獲益匪淺呢。這就好比一個人第一次出國旅游,事先沒有計劃就已經漫游在古老的王國,當他凝神注視希臘的雅典女神神殿或埃及的金字塔時,內心反而會因為未經準備而多了一種發現的興奮,因而給自己平添了幾分快樂。

    有的人也許會抱怨說,許多古典名著都因為教授們的強迫研讀,或因為沉悶乏味的講授方法而使人毫無閱讀興趣。但是我卻從來沒有過這種感受,我上大學時,大部分時間是看足球賽和談戀愛,還來不及做知識的積累。我是在比較成熟的年齡之后,才不懷偏見地接觸各種古典名著的,在仔細閱讀之后,它們對我的心靈給予了巨大的滿足。因此,我想在此大聲宣布我的觀點:閱讀偉大的作品,是一條促進自我完善和自我成熟、并獲得圓滿和幸福的人生之路。

    我很高興通過《周末文藝評論》結識了菲麗絲·麥金利小姐,她和我一樣因為閱讀古典名著而享受到了愉悅。麥金利小姐這樣寫道:

    “不良教育總是會招致非議。我所接受的教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容樂觀,但是當我在悲觀中思索了幾年之后,終于發現即使是一無所知,卻也還有它光明的一面。

    “世界上真的存在文學這道風景!我就像一個好奇的陌生人,踏進了文學的風景圈,走進了英文古典名著的世界。那些經人引導而進入這個國度的人,是無法了解一個陌生人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日程,徒步走完這一旅程的。”

    在文章的最后,她說出了如何把握自我啟蒙和成長的要領:“當我們還對狄更斯、奧斯汀和馬克·吐溫充滿敬意,并初次接觸他們時,對于每一位讀者來說,這都是最大的福分。”

    閱讀固然是自我完善的最重要方式,但是對音樂、美術、戲劇、社會服務或政治活動逐漸產生興趣,也是擴展我們視野的好方法。

    再比如,我對亞伯拉罕·林肯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可以說林肯是個非常迷人的人,我還寫過一本關于林肯的傳記。雖然這本書我沒有賺到一美元,但是我在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卻變成了一個更完善、更快樂的人。

    我們可以嘗試忘掉自己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借口,重新開始學習。雖然我們一年比一年老,雖然我們會失去朋友和健康,但是我們完全可以讓廣泛的興趣充實我們的內心。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再感到寂寞無聊,或許我們還會更喜歡自己呢!

    3.看到人性的善良本質

    勇氣是對恐懼的抗拒,是對恐懼的克服——而不是不讓恐懼存在。如果某只動物在某些方面確實很怯懦,就不能說它勇敢,否則那只是在濫用這個字。想想跳蚤吧!——如果說不知恐懼為何物就是勇氣,那么跳蚤就是上帝所創造的一切生物當中最勇敢的了。不論你是睡著或醒著,它都會攻擊你,全不在乎。就體積和力量而言,你對于它,就像全世界集中在一起的軍隊對一個只會吮吸的小孩;它日里夜里,而且是每個日日夜夜都活在舐吮危險與即刻出現的死亡當中,然而它卻毫無畏懼。當我們說及克萊武將軍、尼爾遜海軍大將及普特南姆是“不知恐懼為何物”的人時,我們實在應該再加上跳蚤——而且將它列于榜首才對。

    ——馬克·吐溫

    如果你陷入了艱難的境地,一切都和你作對,你似乎再也撐不下一分鐘了,但是你千萬不可放棄,因為那正是時勢扭轉的關鍵時刻。

    ——哈麗雅特·中歇爾·史托克

    紐約市的瓊·李·羅瑞給我來信,告訴了我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一天上午,大約是在11點鐘,在我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我的公司突然被兩個生意人用所謂的‘法律手段’奪走了。我一下子驚呆了,立即去找我的律師。在向律師咨詢之后,我不得不接受事實。要知道,我自打出生以來,從來都沒有像這次這么恐懼過。轉眼之間,我就失去了一切。下午2點左右,我來到工廠,向生產部經理劉易斯小姐講了事情的經過,然后和其他員工一一道別。這些人大都是從一開始就跟著我做事的。

    “但是,在新老板接手的時候,竟然發生了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整個公司的所有人全都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他們辭職了。新老板向他們保證,如果他們留下來,他會給他們滿意的條件。他還特意找到劉易斯說,只要她肯回去,就答應給她一份終身職務。但是劉易斯回答說:‘我并不是非得靠你們這種人才能活下去。’

    “新老板都快急瘋了。因為他們有大量的庫存和機器,可是又沒有人懂生產技術,也找不到愿意為他們工作的人。

    “我的那些員工去政府部門申請失業救濟金,但是當政府部門打電話到公司核實時,新老板卻說:‘這些人在我們這里有事情做,可以讓他們回來上班。’但是員工們沒有接受,他們當然也沒有得到救濟金。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我自己現在已經分文全無了,我的一切都歸公司所有。

    “接連5個星期,情況都沒有任何變化。我心里著急那些員工們靠什么生活,因為他們總是很快就花完當月的工資。但是到了第6個星期時,新老板不得不投降,他們只是得到了公司的一個空殼,因為他們根本就無法開工。那天下午4點鐘左右,公司又合法地回到了我手中。第二天一大早,所有員工又全都回來上班了。

    “當我失去公司的那一刻,的確出現了最糟糕的情況。我無能為力,只剩下員工和我之間相互真誠的尊重、欣賞和理解。在危機關頭,正是他們以最真誠的忠心對待我,使得新老板沒有選擇,只能把公司歸還給我。我永遠感激他們,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像我這樣幸運,擁有這么多可愛的朋友。”

    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那些成熟的人,正在不斷地發現我們人類的可愛之處。至于那些只會說搞政治的人全都是騙子,大公司都缺少人情味、當老板的都是奸商的人,顯然還沒有達到成熟。

    來自西弗吉尼亞州的達爾·帕里,也在1944年從海上的一艘自由輪船中學到了這有用的一課。他的經歷完全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范例。

    當時,帕里先生還是航海學校的一名學員,他是以甲板水手的身份在輪船上當實習生。這是輪船上最低的職位,船上幾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對他發號施令,而他絕對不許違背,否則不管誰提出對他不利的報告,他就得回部隊去。帕里先生說:

    “那位船長對于這種實習制度根本不屑一顧,而且他對于來自商業航海學院的所有人和事也都不以為然。因此,我的日子過的并不好。

    “當我和這些冷酷無情的人一起度過4個星期之后,我的功課落了許多。本來,我每天要花6個小時溫習功課的。現在,我不得不想辦法了。我決定去找船長談一談。一天晚上,我手上拿著一本書,小聲地敲了敲船長的門。

    “‘是誰啊?’他大聲問。

    “‘是我,帕里。船長,我——’

    “‘你他媽的究竟想要干什么?’他生氣地問我。

    “‘是這樣的,船長,不知道您是否能幫我解釋一下我遇到的棘手問題,我想我會深表感激的。我相信,憑借您多年來的出海經驗,一定遇到過不少類似這樣的問題,知道該怎么處理的。’

    “‘當然沒錯。’船長說,‘讓我看看。’

    “當我走出船長的房間時,他答應我每天可以有4個小時的時間專心復習功課,還有兩個小時在甲板上服務,4個小時執勤。船長變成了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好人。”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消除心中的憂慮,我們將會發現這些可愛的同胞是多么的善良、仁慈而慷慨。

    1955年夏天,康涅狄格州的梅德河洪水成災,如果不是靠勇氣和鄰里之間的相互鼓勵,住在那里的人們有幾個能幸存下來呢?

    每當有死亡和災難降臨時,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一些關于人生的新知識。我有一個朋友,他曾因為參與鎮上的派系斗爭,結果和自己的鄰居鬧得勢不兩立。后來,他因為車禍受了重傷,被送進醫院治療。

    圣誕之夜,我這位朋友躺在醫院里,內心覺得非常凄涼。這時,他的兩個鄰居前來看望他,而他原以為他們會對他非常痛恨的。他們給他送來了一份圣誕禮物,這是一只裝滿了禮物的巨大的藍色圣誕襪。

    我認為我已經沒有必要費更多的筆墨,去評論我的朋友是如何通過這件事改變了他對人們的看法了。

    我始終認為,大多數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我發現自己對此有所懷疑時,就會走進書房,打開書桌中的那個小抽屜,讀一封我一直珍藏的信。這封信是梅伊·卡萊夫人寫給我的。她在信中寫道:

    “在我12歲那一年,我父親借給一個鄰居1800美元,使他保住了他的農場。幾年以后,盡管那個鄰居已經有能力還錢了,可是他一直沒有還這些錢。

    “有一次,那個鄰居喝醉了酒。他突然想到如果我父親死了,他也就不必還那筆錢了。于是,就在我父親晚上開車進城時,他故意開車撞向我父親的車子,結果我父親被當場撞斷了三條肋骨和一條胳臂,另一只手也受傷嚴重。那個鄰居若無其事地開車揚長而去,把我受傷的父親丟在路上不管。

    “一個住在城里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之后,找到了我的父親,帶他進城去了醫院。當我父親一手扶住受傷的肋部,坐在路邊等醫生叫他時,那個喝醉的鄰居又出現了。他喪失人性地一腳踢在我父親下巴上,結果我父親的下巴又嚴重受傷,而且還導致腺體受損,甚至連體內其他一些腺體也受到感染。

    “不久,醫生帶警察趕來了。可是我父親并沒有讓警察把那個鄰居帶走,說他是因為喝醉了酒才這樣做的。他還說,如果逮捕那個人,只會給他的家人帶來更多的麻煩。

    “父親住進了城里的一家醫院,接受了各種治療。但是一年半以后,他還是沒能活下來。在去世之前,父親把我們5個子女叫到他身邊,顯然是有話要囑咐我們。

    “父親緊緊地握住我的手,說:‘答應我,永遠不要和鄰居的任何一個孩子為敵。要讓他們像你一樣,長大后成為社區受人尊重的人。心中只有仇恨的人,是絕不會有快樂的。’

    “這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實在是最難信守的承諾。但是我做到了。30年來,我一直信守著這個承諾,而那個鄰居的孩子現在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這個像上帝一樣的父親,是多么富有同情心和諒解心啊!他的鄰居借了他的錢,還使他受傷,以至于丟了生命,但他并不怨恨對方,還要求他的家人不要因為這件事而懷恨對方及其家人。

    來自加州格蘭德爾的烏伊拉德·柯羅斯萊醫生也給我講了他的一次經歷。當時他還在醫學院讀三年級,他認為這是一次非常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經歷。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院長要作一堂關于藥理學的重要講座,但是柯羅斯萊卻偷偷地逃了出來,和一個漂亮的金發護士相約去校外野餐。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郓城县| 巴楚县| 神农架林区| 千阳县| 台前县| 略阳县| 临汾市| 清流县| 凭祥市| 博湖县| 旅游| 温宿县| 汪清县| 阿鲁科尔沁旗| 龙陵县| 洛南县| 天水市| 琼结县| 柳河县| 张北县| 泽库县| 湄潭县| 望谟县| 白山市| 酉阳| 大荔县| 左权县| 平利县| 鹤岗市| 杂多县| 无为县| 板桥市| 上高县| 宜兰县| 望奎县| 兴业县| 昭苏县| 北票市| 武隆县| 木里| 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