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句話說完不到3個月,他的同事成了上司。因他講了過重的話所以很尷尬,只好辭職另謀他就。 這就是把話說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典型例子。把話說得太滿就像杯子裝滿了水,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再滴就溢出來了;也像把氣球打滿了氣,再也打不進一絲的空氣,再打就要爆炸了。當然,也有人話說得很滿,而且也做得到。不過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并不是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滿,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 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加進液體而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便不會因再打一些空氣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便不會因為“意外”出現而下不了臺,因而可以從容轉身。 有經驗的人在面對記者的詢問時,都偏愛用這些字眼,諸如:“可能、盡量、或許、研究、考慮、評估、征詢各方意見……”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留一點空間好容納“意外”,否則把話說死了,結果事與愿違,那不是很難堪嗎? 以下兩點是應該注意的。 1.做事方面 對別人的請求可以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 上級交辦的事當然要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這是為了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這樣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顯出你的謹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便事沒做好,也不會責怪你! 2.在做人方面 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勢不兩立”之類的話,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還有“面子”。 對人不要太早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蓋棺定論的話最好不要說。人一輩子很長,變化很多。也不要評斷“這個人前途無量”或“這個人能力高強”。足球名宿貝利對世界杯的預言被各大媒體當作笑話,他也因此背上了“烏鴉嘴”的惡名,以至于2002年世界杯巴西隊有望奪冠之時,他三緘其口,生怕自己大嘴一張說跑了巴西隊的好運氣。 少對人說絕話,多給人留余地,這樣做不是僅僅為對方考慮,對對方有益,更是為自己考慮、對自己有益。這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諺語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有的事很可能用不了“三十年”就發生此消彼長的變化,人們相互間更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如果把話說得太滿,把事做得過絕,將來一旦發生了不利于自己的變化,就難有回旋的余地了。 掌握立身行事的度 洪應明在《菜根譚》中寫道:“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清廉純潔而有容忍的雅量,心地仁慈而又能當機立斷,精明而又不失之于苛求,性情剛直而又不矯枉過正。這種道理就像蜜餞雖然浸在糖里卻不過分的甜,海產的魚蝦雖然腌在缸里卻不過分的咸,一個人要把持住這種不偏不倚的尺度才算是做人的平衡。 世間無論哪一種事物都有度,都要適度。過度便成稀罕,便成怪物,過度便不成體統。比如草就是草,即使是肥沃而無人踐踏的荒地上的茅草,任其往高里長,大約也不過就兩米。而且無論如何,它的莖也仍然是纖細的,是可以隨風倒伏的草莖。如果有一種草長得高可參天,粗可盈尺,那它是不該被叫做草,而該被叫做樹。 再比如常見的家鼠,就該是那么小模小樣,再大也不會大過一只壯貓。正因為如此,家鼠雖是可惡,卻并不會使人害怕,除非這人本身就膽小如鼠。假使家鼠超常過度生長,壯大如一頭小豬,那情形又該如何呢?恐怕見到的人多半會如見怪物,扭頭便逃,甚至目瞪口呆,連逃跑都忘記了。 度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度使萬物有序,使萬物各有其實,各安其位,使世界成其為世界。它使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東西,都能各得其所,生生不息,變動不居而不失其本。這也正如因為鼠小而使貓成為它的天敵,草蓋不過樹而使草和樹能各自相安無事一樣。人事之中也無處不有度。人事之度調節了人倫關系,形成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也保護了我們自己。所以,對于每個人來說,立身行事,都要想到這個度,都要有一個度,要做到適度。 從前宋國有一個人,擔心禾苗不長,便去一根一根往高里拔,回家還喜滋滋地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生長了。”可是等到第二天再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經蔫死了。天下種田人沒有不希望禾苗盡快生長的,這個宋國人希望禾苗長得快些自然是不錯的,但他的做法卻違背了禾苗的自然生長規律,因此他的做法不僅沒有任何助益,還適得其反。 俗話說,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有毒的不吃,是因為吃了要死人;犯法的不做,是因為做了就要受制裁。這就是常理,違背了常理,就會失度,就會壞事,甚至好心做壞事,好事也變成了壞事。 同攔路搶劫或入室偷竊的壞人搏斗,保護自己或他人免受侵害,這是好事。可是,如果你已經制服了對方,使他失去了繼續反抗和侵害的能力,還要在他致命的地方來兩下,將其置于死地,這就是過分,在法律上被稱為防衛過當。因為按常理,只要制服了對方,也就算達到了目的,剩下的就是執法機關的事了。法律規定防衛過當,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所以,聰明的人總是行止有度。行,行于其所當行;止,止于其所當止。對自己,不放縱,不任意;對別人,不挑剔,不苛求;對外物,不耽戀,不沉溺。得享受時便享受,得付出時便付出,依理而行,循序而動。如果必須,做得天下,若非合理,毫末不取。 每個人都很重要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重要,每個人也都希望被別人認為很重要。如果對方感覺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他會對你產生好感。 有些人自視甚高,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卻忘了別人也需要這種感覺。他們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別人的輕視,于是往往受到大家的疏遠。只有使別人產生重要的感覺,你才會受到他們的歡迎。 如何使對方產生重要的感覺呢?首先,禮貌上的尊重是毫無疑問的,關鍵是你要把他放在心上,同時還可以采用一些讓人產生好感的方法,比如:關心對方關心的事。他關心自己的利益,關心自己的健康,關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對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現出足夠的關心,他就會把你當成自己人。其次,欣賞對方欣賞的事。他欣賞自己的成就,欣賞自己的能力,欣賞自己的風度,你只要對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風度表現你真誠的欣賞,他會把你當成難得的知音。最后,請教對方擅長的事。自己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對方求教,既可增長見識,又能得到對方好感,何樂而不為? 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認為:你輕視一個人,你就不會把他放在心上,對他的一切都漠不關心。你重視一個人,你就會關心他的感受,關心他所處的狀況。當他感受到你的輕視或重視后,也會報以同樣的態度。當你想改善和鞏固跟某個人的關系時,把他放在心上,無疑是一條捷徑。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是某電影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她面臨著巨大的職業挑戰,同時又必須面對許多現實的東西,像人際關系的處理、家庭生活的和諧等,但她巧妙地使這些煩瑣的事情順暢起來。 比如,她的下屬總會在某一個繁忙的下午突然收到一張上面寫著諸如“你辛苦啦”“你干得非常出色”之類的小卡片。在她丈夫生日的那一天,她總會精心舉辦一個家庭小舞會,而且是一個人事先布置好。就這樣,在繁忙工作的間隙,她并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卻給他人送去了一份又一份快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