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看透人性,做人要懂心理學-《為人三會:會做人會說話會辦事》


    第(2/3)頁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你從鏡子中看到的是一朵花,說明你是一朵花,你看別人是一堆屎,表明你就是一堆屎。如果一個人經常疑心別人打他小報告,我們就可以推斷出此人心里有鬼,有很大可能,他就是個背地里打小報告的人。如果一個人總覺得別人在騙他,別人心懷不軌,居心不良,我們就可以推斷出他是個心地陰暗,撒謊騙人的人。如果一個人看別人都是好人,什么事都往好處想,那他就是個好心樂觀善良的人。

    《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宋國有一個農夫,在自己的田地里拾到了一塊寶玉,如獲至寶,就趕緊把這寶玉呈送給當時的大賢——子罕,請他賞光笑納。子罕看了后,并不收這份厚禮,并說:“在你眼里,這個寶玉是至寶,但是在我眼里,不收取非分的財物才是至寶。”

    宋國的父老鄉親很不理解子罕的這種做法,于是就有人去請教一位智者,智者答:“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拿面餅和金錢讓小孩子選擇,他會選擇面餅;如果你拿和氏璧和金銀讓俗人選擇,俗人會選金銀;如果你拿和氏璧與至理名言讓賢人子罕選擇,他會選擇做人做事的至理名言。”

    正如智者所說,我們可以從他的選擇中,推測出他的真誠心意和心境。如果他選擇金銀,我們就知道他愛好錢財,與他交往,只要給他錢財的收益,他就樂意為你做事,與你成為朋友。如果他喜歡美女,我們就知道他是個好色之人,與之交往,讓他享受到美色的快樂,就能讓他歡心成為你的朋友。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人生經歷都各不相同,人生觀、價值觀、對事物的看法、處理問題的方法、看待世間萬物的角度都是獨特的。別人永遠不是自己的克隆,不是自己的完全復制,不可能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一樣。正因為如此,世界才是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充滿碰撞因子的奇異花園,也是創造的王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看到這些差異,尊重這些不同,利用人普遍存在的投射心理,揣測出對方的真誠意圖和心境。

    跳出心理定勢,用新眼光看待對方

    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在迷宮中生活。每天一大早,他們就起床,穿上運動鞋,跑出家門在迷宮里尋找可口的奶酪。迷宮中的路線非常復雜,經常讓人迷路,有時他們能找到一些美味,有時卻什么也找不到。可是他們還是快樂、勤勞地在迷宮中尋找好吃的奶酪。

    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特大奶酪站,里面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新鮮奶酪。自此以后,哼哼和唧唧就沿著特定路線來這里吃奶酪。每天如此,他們非常開心快樂。然而,突然有一天,當他們再次來到這里時,所有的奶酪都不見了。他們吃驚,憤怒,苦惱。

    哼哼認為奶酪就在這里的某個地方,遲早會出現的,他還是每天都來這里等著奶酪的出現,餓得虛弱不堪;而唧唧在經過了一番害怕和猶豫之后,決定作出改變,重新出發,尋找新的奶酪。他一路探索,辛苦嘗試,終于找到了另一個堆滿奶酪的大站。

    這個故事的結局,體現出心理定勢和超越心理定勢的不同。心理定勢是指人們按照已有的經驗和認識去處理現在的問題,它會束縛我們的思維,讓我們墨守成規。一旦條件改變,而我們不能作出改變,就要像哼哼一樣餓肚子。

    定的反義詞是變,定勢的反面,就是改變,作出改變,改變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為變化總是在發生,我們必須盡快適應變化,越早放棄舊的奶酪,就會越早享用新的奶酪。享受變化,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現在我們來做個試驗。把4只蒼蠅和4只蜜蜂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后將瓶子平放,使瓶底朝著窗戶。結果:蜜蜂不停地往瓶底飛,試圖找到出口,直到力竭而亡;而蒼蠅則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里,從另一端的瓶頸逃脫。

    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處的定式,不停地重復這個合乎邏輯的錯誤。而蒼蠅則沒有這種知識經驗的束縛,不斷嘗試新的方向,終于走出囚室。

    在人生中,心理定勢就是指人們在認知活動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看待當前問題的一種心理反應傾向,也叫思維定式。

    須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永遠不要以老眼光去看待別人。每個人都在不斷變化中,甚至變化很大,而自己很可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一個曾經犯過盜竊罪的小偷,不管出獄后做什么,你看他都覺得他是個小偷,一旦丟了東西,首先想到肯定是他偷的。一個大學英語四級考了3遍才通過,六級總也考不過的人,多年以后你仍然認為他是個英語學不好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努力,不斷進步,提升自己。你這樣做,別人也一樣會如此做。打開心門,用新眼光去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發現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美麗。正如赫拉克利特斯所說:“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地變化、移動,沒有任何事物是靜止不變的,因此我們不可能“在同一條河流中涉水兩次”。當我們第二次涉水時,不論是我們還是河流都已經與以前不同了。人也是如此,每個人都在不斷變化中,只要有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不論是你、我還是他都與以前不同。

    一個“壞孩子”“問題少年”“不良少年”不會總是往壞的、不良的、有問題的方向發展。一個曾經一事無成的人,也許會干出一番大事業來。一個曾經學習不好的學生,很可能在下次考試中就考出好成績。

    有一家公司決定任用一個曾被勞教過的工人當分廠的廠長。這事在公司內掀起軒然大波。原來,公司經理在調查這個分廠時發現,這個分廠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天組裝電鍍表10~16只,而在這個曾被勞教過的工人任組長的小組平均組裝水平卻是40~50只。公司經理頂住壓力,任用了這個曾有劣跡的人。他走馬上任后,整個分廠的平均組裝水平很快達到每人每天40只。有的人不服氣。“勞改犯也能當廠長,別人都可以當廠長了。”公司經理理直氣壯地反駁:“你能把組裝水平從10只提高到40只嗎?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人!”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不因他的富貴權勢而卑躬屈膝、阿諛奉承,也不因他的卑微窮困而歧視他、瞧不起他,甚至給人難堪。須知富豪也會變成乞丐,小人物也終有出頭日。

    我們要平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斷發現他們的改變,用新眼光去看待他們。

    領悟刻板效應,用心看待每個人

    我們常聽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湖南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重慶辣妹”等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在不進行具體分析的情況下,以偏概全,人云亦云,加上媒體的炒作,所以在很多人的頭腦中形成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指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比如,我們總認為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輕人是易沖動的;80后是不懂做人做事、沒有責任感的,90后是不用正經語言說話、自私、不愛國的;商人是尖酸刻薄、狡詐精明的;學者是虛偽、無能的,等等。

    人們運用這些刻板印象去判斷別人的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刻板效應。刻板效應,指的是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來判斷和評價人的心理現象。俗話說:“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就是它的典型表現。

    前蘇聯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經典的實驗: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人看,照片上的人的特征是眼睛深陷,下巴外翹。心理學家分別向兩組實驗人群介紹照片上這個人的情況,對甲組說,這是一個罪犯,對乙組說,這是一位著名學者。然后讓兩組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征進行評價。

    結果顯示,甲組人認為:深陷的雙眼表明他兇狠、狡詐,內心充滿仇恨,下巴外翹證明他頑固不化的性格;乙組人認為:深陷的雙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下巴外翹表明此人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對同一個照片的面部特征所作出的評價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我們在認知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根據自己頭腦中已經存在的與此人相聯系的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來對其進行判斷。把他當罪犯來看時,自然就把他眼睛和下巴的特征歸類為兇狠、狡猾、頑固不化,而把他當成學者來看時,就會認為那是思想的深邃和意志的堅韌。

    我們的眼睛和頭腦的聯合作用往往導致我們出現錯誤的認知判斷。我們總是習慣于把人進行機械的歸類,把某個具體的人看成是某類人的典型代表,把對某類人的評價看作是對某個人的評價,甚至會根據一些不是十分真實的間接資料來對并未接觸過的人進行刻板評價,因而影響了正確的判斷。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偏見。

    實際上,北方人不見得都豪爽,南方人也不見得都精明。河南人不都是騙子;湖北人也不都是“九頭鳥”;湖南人不都是飛車黨;東北人更不都是頭腦簡單的野蠻漢;山西人并不見得都喜歡吃醋;山東人不見得都喜歡吃大蔥;重慶女孩并不都很潑辣;湖南妹不見得就是面如桃花心似刀;內蒙古人不見得都善于騎馬;天津人也不都是愛“逗你玩兒”。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地區、從事同一種職業、從屬于同一種族或同一年齡層的人總會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刻板效應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畢竟是一種概括、抽象而籠統的看法,不能代替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容易導致以偏概全,以一斑窺全豹的失誤,進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它通常不是以直接經驗或者事實材料為依據,而僅僅單純地憑借一時的偏見或者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而形成,通常與事實并不相符,甚至有時候是完全錯誤的。它常常造成我們的認知偏差和偏見,影響我們的判斷,欺騙我們的思維,導致我們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具體的個人。

    恩莫德.巴爾克曾警告人類:“以少數幾個不受歡迎的人為例來看待一個種族,這種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極其危險的。”在今天,對人采取以偏概全的做法,一棍子打死一群人,同樣也是極具危險的,我們應該避免這種做法。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有著獨特的人生經歷、相異的個性特征和獨立玄妙的內心世界。

    別讓刻板效應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要用心看待每一個具體的人。

    慧眼識英雄,看出對方的閃光點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之路非常曲折,卻又如此精彩,真是一部人生傳奇。

    瓦拉赫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希望他能成為文學巨匠。不料一個學期下來,文學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絕不可能在文字上發揮出來。”

    后來,瓦拉赫愛上了畫畫,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改學油畫。可是瓦拉赫既不善于構圖,又不善于調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在班上的成績是讓人極度傷心而又無奈、失落的倒數第一,學校對他的評語更是難以令人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多數老師都認為他已經是成才無望,朽木不可雕也。其父母也是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看到小瓦拉赫,他們疑惑的是,美好的愿望和現實總是有差距,有時差距還很大。

    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各項優秀品質,極力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次,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徹底點燃,一發不可收拾,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才生”。經過努力和天分潛能的發揮,瓦拉赫最終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化學家。

    這就是著名的瓦拉赫效應。每個人的天賦優勢、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優勢和弱勢,一旦發現他們的最佳點,使之得到充分的發揮,就可以獲得驚人的發展。

    在人際交往中,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或許有一些明亮的光點和灰色的污點。我們要多用心觀察,真心體會,尊重、信任、關愛他人,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優秀品質,真誠地和他交往。

    不能只看到他暫時的平庸或困境,而忽視其未來的發展潛能,瞧不起、歧視他。不能心存偏見,因為一些性情上的瑕疵就全面否定他,甚至給他打上壞人的標簽。

    有時候眼睛會欺騙我們,讓我們一葉障目,只看到他的平凡,看不到他被平凡包裹著的光芒四射的潛能。就像山谷中的一顆石頭,外表普通,石中或許就包著寶石。而我們大多數人卻永遠也看不見。

    千里馬尚需伯樂來識。一個現在沒有錢的窮小子,也有可能經過努力和某些天賜的機遇,而成為富豪。他身上所具備的那份潛能,那份品質、執著、勇敢、樂觀、雄心、寬容和愛,你是否能看見?一個丑小鴨的美麗動人,你又能否看得見?

    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可取之處、可學之處、可用之處。

    我們可以從學識淵博的學者、教授身上學到豐富的知識、獨特的思維方式、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用的解決問題方法。

    可以從商人身上學到精湛的經商之道、做人之法。

    可以從一個普通的青年身上感受到對國家的熱愛和忠誠。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灵丘县| 平江县| 鹤壁市| 香河县| 昌宁县| 介休市| 福清市| 岗巴县| 墨竹工卡县| 通化县| 延吉市| 玉门市| 雷山县| 仙居县| 翁源县| 晋州市| 奉贤区| 平定县| 札达县| 大厂| 邢台县| 白朗县| 沾益县| 台湾省| 奉化市| 罗城| 安仁县| 东台市| 濉溪县| 大丰市| 卓资县| 平罗县| 汕头市| 通辽市| 扬州市| 康乐县| 诏安县| 天峻县| 永登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