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注定了在那些正規(guī)的店鋪里,很難碰到對姜沐陽有價值的東西,反而是中間這些不太正規(guī)的地攤上,倒是有著一定的可能。 姜沐陽一邊往里走,一邊微微低頭注視著腳下的地攤。 這里的地攤極為繁雜,有的干脆就是在地上鋪兩張羊皮紙,東西似乎也是隨手一扔,有的則推著小車,東西整齊擺放。 而且地攤上賣的東西也是雜七雜八什么都有。 什么乾隆皇帝御用夜壺,慈禧太后原味褻衣,楊貴妃的簪子,吳道子的真跡等等。 不過這些玩意兒十有八九都是假貨。 反倒是那些上個世紀的糧票,老舊郵票船票,還比較真實。 姜沐陽倒也不急,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挨個走過去。 很快,他就被人盯上了。 在唐宋御街擺地攤的人,大部分是在這里混跡多年的老油條,別的本事沒有,看人的眼光那是真毒。 對于這些老油條來說,一眼掃過,這個人是不是一個合格的韭菜,便已了然于胸。 他們最不看好的兩種人,是穿金戴銀的暴發(fā)戶和年過花甲的老者。 前者雖然有錢,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反而比普通人更加吝嗇小氣,而后者事兒多,所以這兩種人,即便是主動上前問價,老油條們都沒有太大興趣。 而像姜沐陽這種年紀不大,兜里有點錢,又沒有太多的社會經(jīng)歷的人,是最容易割韭菜的。 更何況,他一進來便盯著地攤挨個兒看,很明顯有著強烈的淘寶欲望。 極有可能就是那種聽了唐宋御街的某些傳聞,便想來這里碰碰運氣的年輕人。 這樣的人,在唐宋御街的圈子里,叫做“人傻錢多,速割!” 割韭菜的割。 姜沐陽收回目光,向前走去。 他已經(jīng)走過了七八個攤位,但沒有遇到一個有用的東西。 不過他也不著急,本來這次也就是過來碰碰運氣,若是碰到好東西,固然是好,即便是一無所獲空手而歸,倒也不至于因此而感到沮喪。 不過就在他剛剛走出沒兩步,便聽到耳邊傳來一個低沉而略帶沙啞的聲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