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不僅僅是那些公知大v,在娛樂圈(juan)之中,也有不少人為他們洗地。 在正式的歷史文獻記載中,華勇營在1906年解散的。 然而...... 因為這些華勇營平時作惡多端,所以很多人都知道一旦自己重新做回了普通人,那自己絕對是死路一條。 有些還有些廉恥心的知道自己做的是賣國的勾當,所以在加入華勇營的時候用的都是假名,那些用了真名的可就慘了。 這些死心塌地的漢奸就只能死死的抱住英國人的大腿,他們只能寄希望于英國人在華勇營解散之后,能給自己留一條活路。 英國人也覺得這些死心塌地的賣國的華勇營戰士是非常值得信賴的狗腿子,所以他們真的為一部分“表現良好”的華勇營戰士安排了后路。 這個后路就是到南非和香港去當警察。所以在早期的香港警局之中,有不少都是從山東威海過去的人。 事實上,華勇營的歷史也并沒有就此終結。 在香港歷史上還曾經有人延續過華勇營的故事,在駐港英軍之中就有不少華人。 英國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就曾經招募過華人進入駐港英軍部隊之中效力。1886年駐港英軍更是組建了一支全華人的水雷炮連。 這支部隊實際上就是一支華勇營。直到1997年,依然還有華人在駐港英軍之中效力。 在當時那個年代,為英國人效力是一件薪資非常優厚的工作,一個普通的港英士兵的工資就能跟一名教師差不多。 要知道,在香港當教師的門檻可比當兵要高得多了。因為那個年代的香港根本沒有多少學校,雖說這些年香港的教育好像發展的不錯的樣子。 但是那也只是在香港回歸之后,因為有了大陸人的支持所以才發展了起來。 在港英時代,香港的大學少的可憐,甚至那時香港大部分中等教育階段的學校還都是類似技校的學校。 在更早的年代,華人接受教育的機會更是少的可憐。大部分的學校也都是為殖民者服務的。 可想而知,在那個時代一個華人想要接受完高等教育,然后還能有當教師、甚至是教育殖民者的機會有多么難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