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往事疑云-《漢靈昭烈》
第(1/3)頁
四年前的那次行動,姜望至今記憶猶新。
這不僅是因為此戰令他失去了半只耳朵,也是因為此戰其實非他所愿,只是軍令難違,不得已而為之。
不與江湖人士結怨,這是姜家歷代傳下來的祖訓。
那是早在盛唐時期,易州的姜氏習武之風尤盛,族人在被編入府軍為折沖府效力時,有不少姜氏子弟憑借祖傳槍法屢立戰功,其中更有因軍功而一路升遷至千牛衛乃至金吾衛之人。
姜望的先祖姜義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至唐高宗顯慶年間,姜義尚因隨名將蘇定方平定百濟時戰功卓著,受封右金吾衛羽林,從三品,顯赫一時。
在姜義尚入右金吾衛之前,他曾長期在易州折沖府任職,一路做到折沖府校尉。期間,他便數度應召隨蘇定方征戰。因其行事穩健,心思慎密,蘇定方一直命他這一府人馬負責押送糧草。
蘇定方遠征百濟時,率大軍齊聚山東城山,準備于此乘船渡過黃海,直抵百濟的熊津江口。
姜義尚奉命率本府人馬押送糧草出征,在途經登州境內的招虎山時,突遭響馬襲擊。
姜義尚所率府兵有千人之眾,且裝備精良,本不懼什么山匪響馬。但這股盤踞在招虎山的響馬卻不簡單,乃是由山東大士族崔氏聯合十余家士族門人組成。
話說唐初士族主要分為四家,其中山東士族與李唐的關隴士族勢力不相仲伯。
雖然幾經戰火,山東士族的勢力遭到削弱,但在李唐立國之后,以崔姓為首的山東士族勢力依然根深蒂固,不可小覷。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齡、魏徵都爭相與山東士族聯姻,山東士族依然保持著他們的社會地位。
然而,如此之勢顯然是對皇權不利的,唐太宗尤其不能坐視士族勢力凌駕于皇權之上。因此,太宗便命人重修了《氏族志》。
新修訂的《氏族志》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山東士族崔民干被降為第三等。由此,使得一部分做官的庶族地主取得了士族身份,而傳統門閥士族受到進一步打擊,以崔姓為首的山東士族首當其沖。
所以,對李唐大為不滿的山東士族一直暗中密謀,終于在唐太宗駕崩,高宗登基之后起兵造反,一度占據了登州一帶。
可是,面對盛唐時期的折沖府官軍,士族軍又豈能是對手,叛亂很快便被鎮壓。以崔氏為首的士族殘部不得不隱入深山,成了山匪響馬。
不過,說是殘部,但這股盤踞在招虎山的響馬卻聚集了以崔氏為首的十余家士族的子弟門人,足有三四千之眾,且多有世代習武之人。
這股響馬正是探聽到有唐軍押送糧草至此,才傾巢而動,利用山勢設伏,準備劫殺唐軍。
由于響馬占據地利,又是有備而來,姜義尚所部頓時陷入苦戰。
眼見敵眾我寡,對方又占據地勢之利,姜義尚也明白,久戰之下難有勝機。戰敗事小,若是失了糧草,則必將影響大軍攻打百濟的大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田林县|
庄浪县|
丹东市|
明星|
桂平市|
潼南县|
衡南县|
武邑县|
汝城县|
额济纳旗|
和田县|
四会市|
玉龙|
武鸣县|
哈巴河县|
涞水县|
东莞市|
海门市|
乐昌市|
云霄县|
高淳县|
宜城市|
九江市|
宣城市|
德兴市|
晋中市|
独山县|
自贡市|
徐州市|
西盟|
太湖县|
麦盖提县|
巨鹿县|
昌图县|
策勒县|
靖江市|
西城区|
亳州市|
青阳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