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18章:王侯之位-《漢靈昭烈》


    第(1/3)頁

    空見大師,本名蕭德讓,乃是蕭先達的族叔。

    不過,在蕭先達三歲那年,蕭德讓便已離開遼國中京大定府,來到了五臺山中。

    原來,蕭德讓身為大遼王族,不善弓馬,也不喜權(quán)位,卻對漢人文化情有獨鐘。他自幼便熟讀漢書,到了十九歲時則對佛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起來,蕭德讓出家到五臺山還與蕭先達的母妃孟氏有關。

    孟氏是蕭德公年過四十之后才納的一名漢妃。孟氏一生信奉佛教,在生下蕭先達之后,孟氏便征得蕭德公的恩準,在王府內(nèi)建了一座佛堂,日夜供奉香火,誠心向佛。

    蕭德讓因一向和族兄相好,常來府中走動。而契丹人向來民風開放,所以叔嫂之間也無太多避諱。蕭德讓來得多了,也難免發(fā)現(xiàn)了王府中的佛堂。

    話說遼國自太祖始,就一直崇言佛教,王公貴族中佛教信徒甚多。歷代遼帝皆建寺飯僧,并尊白衣觀音為家神。

    不過,孟氏在家供奉的則是文殊菩薩,誦的是《華嚴經(jīng)》,經(jīng)中事事無礙等妙義令蕭德讓拔云見日,慧根頓開,漸漸將華嚴宗學視為一生所求。

    三年之后,他便將《華嚴經(jīng)》研習參透,并撰寫了《華嚴十解》六卷,于佛法上有成,而向佛之心更已堅如磐石。

    在聽聞五臺山寺廟云集,乃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之后,蕭德讓便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毅然辭別榮華富貴,前往五臺山出家為僧,潛心修行。

    這一走就是三十六年。

    其間,大遼由盛轉(zhuǎn)衰,最終被金人滅國。不過,蕭德讓早已成了空見大師,在五臺山清涼谷建寺立廟,不問世事。

    直到遇見一路逃難至五臺山的蕭先達。

    蕭先達剛到五臺山時,原本是以白馬寺為據(jù)。不過,蕭先達一直記著母親臨終前的囑托,要他日后見寺必拜,尤其是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一定不能錯過。如此便可保佑他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所以,蕭先達在白馬山站穩(wěn)腳跟之后,更加感念佛陀庇護,于是遍訪方圓數(shù)十里的寺廟,進香還愿,尤其是供奉文殊菩薩之地。

    空見大師的翠華寺供奉的正是文殊菩薩。

    空見大師原本已經(jīng)認不得這個族侄了,畢竟他當年出家時,蕭先達只是個三歲的孩童。不過,蕭先達脖頸上一塊胎記他卻記得,于是,在菩薩面前,叔侄相認,也是一陣唏噓。

    自此,蕭先達每月皆會到翠華寺拜望空見大師,敘舊談心。他也有意邀空見大師上山,在白馬寺中修行。但空見大師早已將翠華寺視為歸宿,更不愿意再涉足凡塵俗事,故而婉言謝絕。

    不過,血畢竟?jié)庥谒?找姶髱熾m已遁入空門,但血肉親情猶存。尤其是得知大遼已經(jīng)分崩離析,族人亡命天涯之后,他也難免心系侄兒的安危。

    所以,昨日見面之后,他便將那小郎君之事告之了蕭先達。他雖然并不清楚趙榛的真正身份,但從武松等人對其嚴加護衛(wèi)之中也多少看出些端倪。而在大隊金兵圍寺之后,他更加確信,這位小郎君的來頭絕不簡單。

    聽罷蕭先達所述,武松等人心里也明白,趙榛的身份是瞞不住了。

    “蕭大哥,并非小弟要有意隱瞞。兄是這小郎君的身份實在太過敏感。”武松誠懇道,“稍有不慎,怕是會招來大禍。”

    “二郎,你我既已是兄弟,就該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蕭先達道,“縱然是天塌下來,也該我兄弟二人一起承擔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宁远县| 西乌| 张家港市| 绥中县| 西畴县| 松阳县| 同仁县| 安达市| 会昌县| 北海市| 南华县| 河北区| 苏州市| 铅山县| 正阳县| 芦山县| 佛冈县| 宁南县| 息烽县| 汉川市| 繁峙县| 凤城市| 科技| 西藏| 平安县| 商南县| 宁陵县| 冕宁县| 建德市| 淅川县| 平原县| 承德县| 丘北县| 山阴县| 弥勒县| 蚌埠市| 忻城县| 巍山| 文昌市| 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