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道貌岸然-《漢靈昭烈》
第(2/3)頁
“袖手旁觀?”林妙雙目一立,“爾等毀了我的機關不論,你這趁人之危的行徑,豈是名門正派所為。難道你師父白青道長是如此教你的嗎?”
“莊主此言差矣。”令虛倒是一點不惱,“若不是莊主傳他療傷之法,那武松又怎會失去武功。若說貧道是趁人之危,那林莊主也是功不可沒啊。若是莊主樂意,他日我在圣上面前請功時,也算上林莊主一份。”
“你......當真無恥,簡直枉為修道之人。”林妙再也按耐不住怒火。
可他也明白,眼下之勢已是危如累卵。
“令虛道長,你為何要如此?”此時,武松往前探了一步,面色沉靜。
不管心中此時有多少怒火,武松也只能暫時壓住。因為他知道,以眼下的實力對比,自己這一邊斷無勝出的可能。
死,自己倒是不懼,大不了就是拼死一搏。但他不想讓身邊之人就此送了性命。
“尊駕之問,倒是可先問問自己。”令虛見武松開口說話了,似乎早有準備。
“問我自己?”武松有些不解。
“是。”令狐沖虛索性將手中斗笠一拋,走到了隊伍前面。
“尊駕武功蓋世,好俠仗義,還屢挫金兵,貧道一直心存敬仰。能數度與尊駕并肩殺敵,同仇敵愾,更是貧道一生之幸。”令虛道,“可尊駕是否想過,我等浴血沙場究竟所為何來?”
“你說是為何?”武松冷冷道。
“古人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等習武之人,素來以俠義為本,有除暴安良之心,更該有濟世安邦之志。”令虛一邊捻著長須,一邊侃侃而談,“故而兵戈之爭終非長久之計,讓天下百姓可安生立命才是根本。”
“你所言倒也是不錯,沒人愿意打打殺殺,何人又不想安享太平。”武松道,“可眼下太平了嗎?”
“如今新皇登基,天下歸心,不正是收拾山河,重振社稷的大好時機嗎?”令虛道,“就此讓百姓遠離戰火,讓黎民安居樂業,不正是最大的俠義嗎?”
“依道長之言,那康王就是重振江山的明主?是萬民之福?”武松道,“這也正是你甘心投靠于他,處心積慮前來暗算我的原因?”
“尊駕與官家之間的恩怨,貧道也略知一二。”令虛道,“其中必定是有些誤會,官家所為亦有不得已的苦衷。”
“是嗎?棄父兄于不顧,棄百姓于水火有何苦衷?一味避戰,不惜乞降金人又有何苦衷。”武松盡力壓制著火氣,“他所謂的苦衷怕只是擔心有人壞了他的皇位吧。”
“武大俠!”令虛突然提高了聲調,“你我皆是武林中人,偏居江湖,又豈能盡知那廟堂之事,這江湖爭斗又豈能和治國安邦相提并論?”
“道長的意思是,治國安邦者就可寡廉鮮恥,不仁不義,干那些陰險狡詐的勾當?”武松冷笑道,“正如今日這般趁人之危?”
“欲成大事者,自當不拘小節。”令虛道,“官家身系天下,所謀者乃是萬民之福,而非一己之私。為天下蒼生計,必要的取舍和犧牲亦是在所難免。尊駕不在其位,不明所以也是難免。但官家苦心孤詣之所求,與尊駕舍生忘死之所愿,實乃本同末離啊。”
“呵呵,笑話。”武松不由地冷笑了兩聲,“我等浴血殺賊時,你那官家又在何處?在爾等眼里,茍且偷安之事竟也如此光明正大了?”
“武大俠,你我也曾數度與金兵苦戰,韃子之強悍你也應該心知肚明。”令虛道,“眼下金人兵鋒正盛,非我大宋之力所能匹敵。唯有先避其鋒芒,再圖后計,委屈求全乃是情非得巳。”
“道長,枉我武松曾敬你為一代宗師,江湖豪杰。”武松苦笑地搖了搖頭,“如今看來,你我本就道不同。吾之禁地,乃汝之坦途,吾所敬之者,乃汝所棄之者。所謂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你我往日的情義只能是止于今日了。”
“武大俠......”令虛還想繼續說些什么。但袁淳風卻是已經不耐煩了。
“道長,何必在此廢話。”袁淳風道,“我等只需殺上山去,拿了那武松的人頭,復了皇命不就是大功一件了。”
“哎。”令虛不由地嘆了口氣一聲,“既是如此,就休怪貧道絕情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甘谷县|
上林县|
江陵县|
唐山市|
郧西县|
通山县|
舟山市|
蒙山县|
呼和浩特市|
获嘉县|
永济市|
彭山县|
泌阳县|
玉门市|
西乌珠穆沁旗|
兴和县|
遂川县|
广德县|
斗六市|
韩城市|
佳木斯市|
绥化市|
乡宁县|
区。|
宜春市|
虹口区|
土默特左旗|
广德县|
易门县|
亳州市|
杭锦后旗|
安塞县|
新宾|
陆川县|
泽普县|
曲松县|
嘉鱼县|
望谟县|
郎溪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