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潼關(guān)其實還在宋軍手中。 陜西宣撫使范致虛統(tǒng)率五路十萬兵馬,號稱二十萬,一路東進。先頭部隊不到半日就克復(fù)潼關(guān)。 要說,宋軍雖說野戰(zhàn)完全不是金兵的對手,但攻城守隘卻比金人更有經(jīng)驗。而且以西軍素來之勇,重新奪回潼關(guān)也并不意外。 所以,武松二人一路走到潼關(guān)時,并沒有遇到任何金兵。 進城之后,武松和亥言費了半天才尋得一處客棧。 原來,之前金兵來襲,城里的百姓大多是早已四散逃難,所剩的多是老弱病殘,行動不便之人。 此間客棧也只剩下了一位六旬老漢,獨自留守。見武松二人來投店,老漢也頗為吃驚。 “兩位師父是要住店還是打尖?”老漢問道。 “住店,也打尖。”亥言回道。 “住店可以,這客房二位想住哪間就住哪間。打尖嘛,只有饃餅,沒有酒肉。” “不妨,老人家不必操心,我和師兄云游至此,無甚講究,有個地方歇息即可。” “你們這云游,可當真來得不是時候,別人都唯恐逃之不及,你們卻還送上門來。”老漢不禁嘆道。 “是因為金兵南犯嗎?”亥言故意趁機問道,“這金兵到底打到何處了?” “半月之前就已經(jīng)破城了,好在昨日,據(jù)說是個什么宣撫使范大人帶兵而來,又把金人趕跑了。” “哦。”亥言道,“那老人家方才所言不妥,我二人運氣不是挺好嗎?” “呵呵。”老漢不由尬笑了兩聲,“可不好說,說不定過幾日又......哎,算了,不說了。二位師自便吧。” 的確,潼關(guān)復(fù)得,卻并不意味著東進勤王之路就此打通。 五萬金國大軍依然擋在東去洛陽之路上。那是勤王的必經(jīng)之路。而且統(tǒng)兵的正是金國第一名將完顏婁師。 從金人阿骨打立國始,這位完顏婁師就屢次上演以寡敵眾,奇兵制勝之戰(zhàn)。 滅遼之戰(zhàn)中,完顏婁師更是以一千人馬擊破了前來救援的三萬西夏鐵騎,就此讓黨項人聞風喪膽。 而靖康元年,小種經(jīng)略相公種師中率十萬大軍救援太原,也正是被完顏婁師以計誘之,兵敗被殺。 所以,聽到完顏婁師這個名字,范致虛有些猶豫了。 他麾下雖號稱二十萬,實則只有十萬。而這十萬之中,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是臨時招安的流民、山賊、強盜。 真正的戰(zhàn)斗力可想而知。 但真正關(guān)鍵的是,范致虛雖然報國心切,自汴京首度被圍之后,他就一直在關(guān)中整軍備戰(zhàn),枕戈待旦。可是,文人出身的范大人對用兵之道卻是一竅不通。 不懂用兵也不要緊,他身邊武將出身的不少,西道副總管孫昭遠、右武大夫馬昌祐,還有復(fù)克潼關(guān)的杜常、夏俶等人皆有統(tǒng)兵之能。 但范致虛卻看中了一個和尚。 一個名叫趙宗印的和尚。這位和尚能說會道,僅憑紙上談兵之能就徹底征服了范致虛,一個出家人搖身一變,居然官拜宣撫司參議兼兵馬節(jié)制,成了范致虛的頭號軍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