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人的計時麻煩且不準確,只能估算個大概。 大部分人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專業的計時工具有日晷,刻漏。 日晷是看晷針投在晷面上的影子來計算時間,能精確到一刻鐘,也就是十五分鐘。 古人想表述精確時間的話很困難,形容比一刻鐘再短的時間,就用一炷香的時間,或者一盞茶的時間。 一炷香的時間大概是五分鐘,一盞茶的時間大概是十分鐘。 日晷有太陽的時候能用,陰天下雨和晚上就沒法用了。 另外的計時工具就是刻漏了,類似沙漏的計時工具。 刻漏倒是白天晚上都能用。 但是也有操作不方便,計時不準確和冬天怕被凍上的煩惱。 白天好歹有太陽,能估算個大概時間,晚上的時間就難以判斷,便有了打更人這個職業,晚上的時候提供報時。 影視劇里打更人打著梆子喊著:“天干物燥,小心火燭。” 其實打更人打梆子和喊的口號都是有講究的。 晚上19:00—21:00是一更天,更夫喊的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燭”,打梆子的節奏是一慢一快,連打三次。 晚上21:00—23:00是二更天,更夫喊的是“關門關窗,防偷防盜”,梆子連打多次。 晚上23:00—1:00是三更天,更夫喊的是“平安無事”,打梆子的節奏是一慢三快。 鐘表的發明解決了人類計時的難題,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太子大婚當日的正午十二點,象征著太子和太子妃愛情的鐘樓敲響了十二次。 后世認為朱厚照和錢夢竹大婚這一日,是人類精確計時的開始。 鐘聲響起后,大鐘百貨商城也開始正式營業。 百貨商場其實是在工業革命之后出現的產物, 可以看做是第一次零售業的革命,讓人們購物便捷程度上了一個臺階。 可以在同一個地方購買多種心儀的商品。 比方說城南的李家糕點和城北的張家糕點你都想買就要跨過整個城區。 現在去百貨商場一次性就都可以買到了。 但是由于交通和經濟的發展情況,放眼整個世界,也許只有大明最發達的城市百貨商場才有可能開下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