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閣這能同意嗎太子的要求嗎? 這肯定不能啊。 劉健在票擬上寫下不同意的意見,呈上御覽。 這個時候就看出來劉健的擔當了, 劉健已經不需要靠反對誰來獲得名望了, 名望是用來獲得好處,以作晉升之階。 明朝文官又不能封爵,做到首輔已經是文官的巔峰了,升無可升了。 而反對太子的意見,終究是沒好處的。 太子要是個小心眼的,等以后登基的時候說不定追封的時候就給降兩個檔。 李東陽和謝遷看著劉健寫的票擬,沒有說話。 三人合作許久,也用不著說那些虛偽的客套話。 一切都在心里。 奏章經過弘治朱批之后發回內閣, 果然和內閣的意見不一致。 這個時候內閣有兩個選擇, 一是按照大老板弘治的意思去辦, 二是“封還”拒絕擬旨執行。 封還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一般情況下內閣對皇上的批紅有不同意見,就直接拿著奏章去找皇上了。 但是三位閣老宦海浮沉這么多年都心里有數, 這次弘治是站太子這邊兒的。 內閣和皇權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 朱元璋建國的時候覺得丞相的權利太大了,就把丞相這個職位取消了。 皇帝一個人又干不了那么多的活,于是明朝就誕生了內閣,讓內閣幫皇帝干活。 內閣依附皇權,卻又同時代表了文官的利益,要平衡好皇權和文官集團的利益。 現在報紙的橫空出世,出現了一塊大蛋糕。 皇帝和文官集團都想要, 接下來就看這塊兒蛋糕怎么分了。 三七還是四六,還是五五分。 皇帝和文官集團誰拿大頭。 現在內閣就得負責分好這塊兒蛋糕, 分的好了,皆大歡喜。 分不好了,內閣里外不是人。 太子的意思明顯是要把整塊兒蛋糕都要了,渣都不給文官集團剩下。 現在內閣三位閣老已經預料到了這件事情不能善了。 估計明天就得有人上奏章來跟太子搶蛋糕了。 趁現在趕緊去弘治那里問一問,探探弘治的口風。 這蛋糕你最多能給文官留多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