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范中明對曲黃鶯的能力還是信得過的,聽到她如此贊賞這篇文章自然重視起來,結果后飛快地看了起來。 冉江的論文并不長,范中明很快就看完了,并擊掌贊道,“確實是好文章,邏輯清晰、數據詳實、配圖也不錯,質量非常高!” “更難得是,他還有較大規模推廣后的數據展示,這就證明了,用玉米秸稈種植雙孢菇是可以進行大規模推廣的,這正是咱們需要的文章啊!” 有細節、有數據,實驗過程嚴密,推廣后的效果清晰,要是冉江寫得都是真的話,那么這種技術就能立刻拿來進行推廣應用。 省里如今號召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最迫切需要的可不是那些還在實驗室里進行驗證的項目。 當然,這些項目也很重要,只要實驗成功,再通過推廣實驗就可以進行推廣了;但冉江卻已經完成了推廣實驗的環節,可以直接拿來用,在時效性上要比那些實驗室里的項目好得多。 “我給老徐打個電話,讓他過來一趟幫忙看看稿子,要是技術上沒有問題的話,就發表在下一期上吧!”范中明拿起電話撥了出去。 他雖然是農業專家,卻不太了解蘑菇種植,所以只能從格式、邏輯等方面來分析這篇文章,專業上的事情還得讓審稿人幫忙。 好在天南大學農學院就有研究蘑菇的專家,徐勇教授在該領域浸淫多年,讓他來審稿就再合適不過了。 徐勇就在樓上辦公,接到電話后馬上就下來了,認真地研究了一番后感慨道,“雙孢菇一直是經濟價值很高的經濟作物,不僅味道鮮美,同時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只是由于種植技術比較復雜的原因,一直沒能得到大規模推廣?!? “這個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成本,以前咱們種植雙孢菇必須用木材做基料,不僅成本高,而且大規模推廣還會破壞林業資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