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魂1951》終于完本了,寫下最后一個字的時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從很早以前,甲魚就想寫一本關于朝鮮戰爭的書,因為甲魚知道那一戰有多難。應該有人,去為他們做些什么。 真正動筆寫下第一個字,是17年的五月份。那時候,甲魚還在《大潑猴》劇組。靈感來敲門,甲魚激動得淚流滿面。 甲魚將寫這本書的消息告訴每一個人。 是的,他們的反應跟你們一樣。 “這樣的一本書,能轉換成影視嗎?你恐怕連審都過不了吧?” 評論區有人問為什么這本書還沒簽約。 不是不愿意簽,而是不敢簽,如果這本書出自一位新人之手,也許連掛在起點的機會都不會有吧。 有人跟甲魚說:“你寫什么不能賺錢,為什么要寫這樣題材呢?這不是找罪受嗎?” 是的,這確實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題材。 但,“作家”之所以當得起一個“家”字,不會是因為他寫了幾本書,賣了些錢,而是因為他做了些于國于家有益的事情。 甲魚只能算一個二流寫手,但甲魚也想有一個文以載道的夢。 活著,并不僅僅是賺錢,甲魚還想留一點空間,給夢想。 正如甲魚在每一本小說里都提及的一句話,“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 這是一本甲魚寫了,絕不會后悔的小說。甲魚愿意為她傾注精力。 感謝先輩們的努力,因為有你們,甲魚今天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路,不能靠任何人施舍,要自己一步步去走出來。再難難得過志愿軍打美軍嗎? 但愿有撥開烏云見明月的一天。 即使沒有,即使她永遠只能活在陰暗的角落里,甲魚也希望她能有一顆向陽的心,一如她所講述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