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29章 誰是撅根人-《三國之西涼兵王》


    第(3/3)頁

    賈詡走向房門,陳宮皺了下眉,起身跟隨在旁。

    “或許吧?!?

    ……

    一名漢兵一年耗糧二十一石,三十萬石糧食足夠一萬兵卒一年食用,看著是挺多的,可若運送百萬糧食數百里,這點糧食還真不夠看。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兵卒人人買了一大桶酒水,要讓兵卒自己運送酒水,還不給馬車的那種,兵卒立馬就敢造反砍死了董璜、樊稠等人,此時的漢兵可不是中平元年時的漢兵。

    董重有足夠的自信逼著董璜低頭,此時的董卓與董虎分開了,雖然沒有明面撕破臉,那也沒了主仆關系,頂多算是合作,董重自是不怕董卓的不滿。

    不畏懼董卓的惱怒,又如何在乎董璜的不滿?

    為兵卒運送酒水,所需的馬車、牲口都算是兵卒雇傭的,該支付的錢財也不能少了,對于發(fā)了財的兵卒們來說,這點小錢反而不算什么了。

    兩三萬大軍同時回返長安,對沿途城池壓力較大,需要分批次回返,便于沿途百姓能夠騰出更多屋舍,避免兵卒暴露在寒冷的野外。

    大丫對如今的漢兵不怎么放心,不僅傳令沿途的縣城準備好避寒屋舍,更是讓前后左右四騎營沿途督察不法,唯恐兩三萬漢兵惹出什么事兒來,但她顯然是有些擔心了,從將領樊稠、郭汜到兵卒都不敢在“董帥”地盤上鬧事。

    不了解董虎性子的人,看著整日嘻嘻哈哈沒個正行,對誰都顯得客客氣氣,可若見識過他的冷血霸道后,那就沒哪個敢真的激怒了他。

    沿途安排的妥妥當當,有房屋避寒,有吃的喝的,兵卒也都挺老實的,并未發(fā)生什么變故,隨著董卓回京后,冀州、兗州繃著的神經也松了下來,而河內郡……正如大丫猜測的那樣,在沒有了數萬兵馬看押后,即便天上飄蕩著雪花,滴水成冰,依然有不少百姓開始逃亡,而逃亡的方向也毫無例外的是冀州、兗州。

    牛輔、李傕、呂布自然不會讓供養(yǎng)他們的百姓逃了,紛紛領兵在野外抓人,只要被抓住,那就是他們的私人奴隸,而且還學著董虎那樣,紛紛在人腦門上烙字,好像被烙了字的人就不會逃了似的,可他們也不想想,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在腦門上來一下的,當然了,大丫是不管這些的,在董卓離開了河內時,名下商會就在河內各縣開設店鋪,開始施粥救濟沒了糧食的百姓。

    初時沒人敢去粥棚,只有一些半大乞兒畏畏縮縮,直至乞兒們喝了好幾日粥食,百姓也開始陸陸續(xù)續(xù)的跑來喝粥。

    從日出喝到日落,就是不向“董”字號糧莊借糧。

    一開始時,施粥管事們都是一臉笑呵呵,啥也不說,只是“老鄉(xiāng)老鄉(xiāng)”的熱情,半個多月過去后,這才與百姓開口借糧吃饃饃事情,而且還大贊“虎娃大王”是如何的仁德,如何的只收取一成佃租。

    脾氣好的管事們嘴皮子磨破了,想讓喝稀粥百姓去借糧吃饃饃,可百姓就是不去借糧,就是伸著個碩大破木碗。

    各縣都是無一例外的情形,氣的姚山、楊義等一干老將大罵,這么施粥下去,那得施粥到什么時候?氣的要將粥棚全都撤了。

    老將們、少壯將領們皆認為是因為“白食不吃白不吃”的緣故,皆贊同撤去粥棚,繼續(xù)餓家中無糧的百姓,只有餓急眼了,才會去借糧、租地。

    董部義從創(chuàng)立了十年,十年來南征北戰(zhàn),涼州、并州、漠南漠北草原、高原、河東郡、漢中郡、河南尹,僅所掌控的地盤就比整個中原大了數倍,可大丫他們從未遇到過當下的情形。

    喝粥再如何是白食,可粥食并不頂餓,借糧雖然在“借一還一”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利息,但這種利息并不多,借十石糧,一年后也僅需要多還一石糧,全天下也不可能有第二家愿意給出如此低廉利息,怎么就不借糧呢?

    主動詢問也沒人開口,全都是一個冷漠不語樣子,直至大丫帶著小董白親自前往野王后,小董白詢問一個抹鼻涕娃娃時,大丫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各店鋪門前懸掛的“董”字招牌全部摘下,懸掛了“西寧”木牌后,糧店這才有了百姓借糧、簽下租種田地合約,隨著借糧的百姓爆炸式增長,施粥草棚下也逐漸冷清……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二手房| 贺州市| 榆树市| 江门市| 汝州市| 讷河市| 罗田县| 卢龙县| 黄石市| 洛川县| 莒南县| 荔波县| 古蔺县| 文成县| 区。| 太和县| 桃园市| 衡阳县| 东乡县| 建平县| 资兴市| 玛纳斯县| 孟津县| 大足县| 石景山区| 嘉义市| 兴隆县| 巫溪县| 绥芬河市| 南汇区| 沙洋县| 青浦区| 东至县| 西青区| 锡林浩特市| 封丘县| 资溪县| 梅河口市| 民权县|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