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董卓期望緩和與清流士人的緊張關系,穩住大盤不崩,董虎一開始就對天下大亂局勢不抱有任何幻想,他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要立即止損,想在大亂初期保住涼州一系的實力,想讓涼州一系在大亂初期站住腳跟,要做到這一點,給伐董諸侯制造更多的混亂、麻煩是必須的,而老劉劉勝就是他數年前為冀州挖的坑,可現在…… 兩兄弟沉默不語,他人也不敢開口,氣氛顯得壓抑異常。 “來年……兩郡五州肯定是要造反的,如果他們不造反,從某種意義上就認可了辯弟的退位,認可了我董家取代了大將軍何進。” “一旦他們來年不反叛,默認了此事,日后再反叛,那就是妥妥的造反,無論是在百姓認可上,還是在造反的實力上,造反的力度都要差了太多。” “可大公子當知,這只是咱們的一廂情愿,他們沒有這么愚蠢,在張楊、於夫羅、袁紹、袁術、曹操、朱儁逃出雒陽,在鮑信、橋瑁退走的那一刻,來年的戰爭就已經無可避免!” 董虎輕聲嘆息,整個人向后仰躺在座椅里…… “自雒陽北、東、南三個方向,而且那孫堅還有可能自荊襄走丹水谷地奪取武關,自荊襄直接殺入關中三輔,以此徹底斷絕了我董家的退路。” “二十萬叛軍算不得什么,關鍵是自己陣腳不能亂,不能有人在后面扯腿、動亂,而咱們恰恰缺少穩定雒陽的人望!” “叔父以及咱們涼州武人一直遠離大漢朝的政治中心,上至朝堂文武,下至黎民百姓,咱們在雒陽都無丁點根基,前方將士們與敵激戰廝殺時,一旦背后雒陽發生大亂,戰敗幾乎就無可避免。” “西園八營是雒陽人,雒陽營是雒陽人,一旦軍心大亂,他們真的愿意與敵死磕?不趁機加入叛軍回頭弄死了你我就不錯了,所以呢……遷都就成了最現實的決定。” “遷都長安,關中有潼關、武關堅守,將雒陽、弘農郡人丁遷入關中,自雒陽至關中千里之地便成了片荒蕪廢地,敵人就無法得到充足的糧食輜重。” “河內郡太守吳匡不是河內人,劉馥不是冀州本地人,袁紹不是渤海郡人……那些造反的家伙都不是本地人,他們在轄地內沒有這么多田地,盡管他們有著或多或少的名望,一開始時,當地富戶、家族會給予他們錢糧支持,可大公子也當知道,這是打仗!” “是打仗!” “不是小兒玩泥巴!” “動輒十萬、二十萬兵馬,需要多少錢糧輜重?等到那些造反家伙們將各州郡府庫里的錢糧耗費一空后,各郡富戶、家族還能夠支持他們動輒數百萬石糧食打仗嗎?” “不可能!” “當那些造反家伙無法用大義說服各郡富戶、名門望族繼續供養兵卒時,殘暴屠戮就是無可避免的事情,接下來……他們就不會再聯合在一起,因為他們需要應對背后各大家族的不滿、反叛,就會對彼此各自忌憚,十年內也沒了實力威脅到關中三輔。” 董虎心下嘆息,反手狠狠揉了揉劉辯的腦袋。 “天下大亂無可避免,此事非人力可阻止,無論你是不是皇帝,你都沒有秦滅六國的帝王心智、能力。”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好好活在當下,別人的事情……咱也管不了,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問心無愧即可。” 感受著頭頂的溫暖,劉辯眼角濕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