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袁紹苦笑一聲,來到曹操身邊坐下,又有些鄭重。 “紹也不知子遠、子良他們的所作所為,但這些不重要,紹想問一問孟德你的心意。” 聽著袁紹話語,曹操不由掃視了眼空蕩蕩的軍帳內(nèi),好像很是擔心他人偷聽到了似的…… “本初,你怎么還這么糊涂?陛下是不聽忠良之言,然你我一旦做下了此等之事,那就是不忠不孝!即便成功了,你我又豈能被天下忠貞之人所容?” 曹操苦笑道:“若這些只是事關(guān)你我榮辱,為了天下蒼生計,你我即便事成后一死也就是了,可……可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王州牧與子遠、子良他們一旦做下謀反之事,無論是如何的為天下計,合肥侯也無法繼位大寶,一旦繼位……那就是陰謀篡位,就是王莽之流!天下十三州又豈會容得下此等之事?若是十三州皆反,大漢朝傾覆只在頃刻之間!” 無論王芬、許攸、陳逸等人是何種理由,逼迫皇帝退位,那都是陰謀作亂!他們扶持劉宏親弟弟繼位,就與張修擅殺呼征單于,扶持羌渠成為匈奴單于的性質(zhì)是一樣的,可羌渠成了匈奴單于后又如何?讓匈奴各部承認了“單于”的地位了嗎? 無論有無董虎,在張修擅殺呼征單于、冊立羌渠為單于的那一刻,羌渠就已經(jīng)是陰謀篡位者,也必然是被須卜、白馬銅殺死的結(jié)局。 天下清流文人是不滿皇帝劉宏的混賬胡為,也極為仇視一干宦官當政,可這不代表他們就認同陰謀篡位,更何況此時正是天下動蕩之時,會給所有心懷不軌諸侯更多自立為王的借口。 曹操是誰?一眼就能看出這么做會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還哪里愿意入伙? 袁紹聽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心下也贊同他的話語,只是…… “孟德說的沒錯,合肥侯雖年長且仁德,然王州牧一旦做下此事,他們也只有一死方能證明心跡,合肥侯也絕對不能繼位,但由陛下親子……諸如史侯、董侯呢?由朝中賢良忠臣輔佐年幼帝王治國理政呢?” 袁紹說了這話語,曹操瞳孔陡然一縮,按照“長幼嫡庶”排序,無論如何也沒有董侯劉協(xié)啥事兒,而且皇帝年幼無法理政之時,素來都是太后臨朝代為理政,可袁紹卻偏偏將“劉協(xié)”提了出來,而且只提及朝臣而無太后,他袁紹想做什么? “呵呵……” 曹操突然又瞇著小眼睛咧嘴笑了。 “王州牧一旦做下此事,即便事后自裁以謝天下,也是以兵相挾而謀反,事后最為穩(wěn)妥的做法就是史侯登基、何太后臨朝、大將軍統(tǒng)御群臣,朝廷文武上下一心應(yīng)對當下內(nèi)憂外困,至于董侯為帝……陛下嫡長子尚存,董侯又豈能為帝?若是勉強為之,天下之人又豈能心服口服?” “合肥侯為帝是下下策,董侯登基亦是下下之選,最好的結(jié)果就是史侯登基,然……袁司徒真的愿意如此嗎?你袁本初是否真的愿意雌伏于他人之下?” 袁紹眉頭微挑了下,突然笑道:“說的有理,‘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孟德你……想來也是不愿吧?” 曹操若無所覺輕笑搖頭,笑道:“身居美陽大營的董仲穎尚未解決,盤踞在雁門郡的臨洮虓虎還在虎視眈眈,朝廷若自亂陣腳,給了不臣虎狼為禍天下借口,又豈是明智之舉?” 袁紹、曹操一陣沉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