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57 會試-《大明瘋皇》


    第(1/3)頁

    科舉乃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具體起源于何時有待考證,不過,一般都認為科舉始于隋朝,盛行于唐宋,到了明朝,則發展到了巔峰。

    朱元璋就曾規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這也使得科舉推廣到了大明屬國朝鮮、越南等地。

    同時,朱元璋還定下了《科舉成式》,對科舉的層次、等級、條規等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科舉演變成了一種標準的考試體系。

    按《科舉成式》規定,科舉總共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五個層次。

    童試說白了就是資格考試,只有通過了童試的童生才有考取功名的資格。

    院試是最初等級的功名考試,通過了院試之后,便能成為身負功名的秀才了。

    鄉試則是讀書人當官的一個門檻,一般只有通過了鄉試,成為舉人,才能出任正式官員。

    會試可以說是科舉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通過會試成為貢士之后,只要不出意外都能金榜題名。

    殿試說白了就是一場排名戰,貢士一般都會成為進士,而進士的三甲排名卻需要通過殿試來最終確定。

    會試又成為春闈,按《科舉成式》規定,會試是在鄉試第二年的二月初九開始,共考三場,每場考三天,一直考到二月十八結束。

    而參加會試的人大多是舉人,國子監的監生通過考核之后也可以參加。

    至于考試的人數,那就看當皇帝的給多少名額了,畢竟會試是要準備很多東西的,最基本的,每個考生都得有個考棚,而且每場都得發一盆炭火,三支蠟燭,還有一疊試卷。

    這東西看起來不多,參加會試的人一多,那就不是一點點了。

    所以,每屆科舉的人數一般都在一千五到兩千左右,而大明兩京十三省的名額都在一百名左右。

    不過,這一次,泰昌又打破了慣例,將名額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說,他招來了將近四千考生!

    這一下可把顧秉謙等人給折騰慘了。

    將近四千考生,那光是炭火都得準備一萬多盆啊!

    還有蠟燭,足足需要三萬多支。

    還有試卷,大大小小足足要準備幾十萬份!

    至于考棚,倒是最簡單的,因為京城貢院的考棚多的是。

    為了應付鄉試,京城貢院的考棚足有一萬三千多間,而且,萬歷名相張居正還特意將所有考棚都改成了磚瓦結構,比以前的木制考棚可是牢固的多了,也容易清理的多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和县| 莱西市| 西充县| 平果县| 南京市| 南安市| 武宣县| 报价| 翼城县| 广德县| 德阳市| 健康| 古交市| 马公市| 固安县| 邢台县| 大厂| 陆良县| 鄢陵县| 惠州市| 平潭县| 遂平县| 长海县| 长汀县| 全南县| 德化县| 柞水县| 谷城县| 肥乡县| 丹江口市| 利辛县| 册亨县| 天长市| 平谷区| 新宁县| 竹山县| 吉木萨尔县| 鞍山市| 永清县| 陆丰市|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