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推開門走出去,入眼的是一片單調的色彩! 連接在一起的平房雖顯得參差不齊,臟亂不堪,卻是熟悉的味道。 孩童們嘰嘰喳喳的玩鬧聲,老人們圍坐在一起的閑聊聲,煙火氣十足,讓陳昂心里倍感溫暖。 陽光洋洋灑灑的落在了陳昂的身上,陳昂微微閉上眼睛,感受著重生帶給他的真實感…… 再次睜開眼,陳昂想的是,在這個年代,他一個重新來過的人,該該怎么賺錢還饑荒?怎么改變現狀,給自己的女人更好的生活保障? “對了,我怎么把我爹的老底兒給忘記了!” 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陳昂眼神一定,向著院子外走去…… 順著他住的城北雜院往東走,就是這一片兒的一個早市兒。 早市兒把頭數的第三家,就是陳昂的父親、陳大海租下來的一個僅僅只有幾平米的雜物修理鋪。 80年代,由于市場物質匱乏,許多日用品都要憑票供應。 家庭的收入也低,各家各戶都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省吃儉用,日子過的緊巴巴。 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衣服鞋帽輪流穿,老大穿不了老二穿,老二穿不了,老三接著穿。 那個時候的孩子沒有美不美的意識,沒有男女之分,能遮體避寒就成。 衣服鞋帽穿壞了,能修就修。 自然,家里什么壞了,也是能修則修。 當時有句話,叫做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可不是口號,事實就是如此。 那個年代,大家共度難關,形成了一種節儉風氣。 而陳大海的修理鋪,也就應運而生了。 陳大海主營的項目就是,修鞋,修傘,修換拉鏈,修補衣服,皮帶打孔,鍋子水壺換底兒,磨剪刀配鑰匙等等。 不過現在的這家修理鋪里,略微值錢一點的工具,都被陳昂拿去換酒了。 他還記得,一周前,他剛剛把店里的手搖修鞋機拿走,換了幾斤散白…… “磨剪刀咯!” “雙桂坊白酒,好喝不上頭咧!” “冰糕,冰糕!冰涼涼,甜絲絲,只要五分錢!” 走在街上,身臨其境,陳昂有一種久違的舒服感。 雖然這個年代沒有那么多高科技,生活很不便利,但這才是真真實實的活著。 心里有了目標,活著有了意義,陳昂的腳下好像生了風,走得又快又有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