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田管中心的老大駱主任看好薛戀。 事實上,這次將薛戀納入亞運會參賽名單,就是駱主任力排眾議的結果。 駱主任上臺之后,特別是在劉飛人跑出成績后,一直推行“巨星”政策,他認為,劉飛人這樣的巨星,其最大作用就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振奮精神。 華夏的短跑,由于長期處于低谷,運動員和教練員信心不足,甚至有些放棄的意思。1965年,陳家全就在煤渣跑道上以10秒的成績平了百米世界紀錄?,F在的運動員卻連10秒17都跑不進去,短跑處于這么落后的狀況是沒有理由的。 而通過劉飛人的表現,我們感到成績的落后不是人種的問題,而是訓練的問題,信心的問題。 運動員和教練員沒有信心就不會盡全力去做,加上投入不夠,成績自然要大打折扣。 所以,田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水平問題,有高水平的運動成績,有了國際化的田徑明星,老百姓才會走進田徑賽場。 同時,人氣和明星還可以拉動項目產業化和市場化,有了這些,商家的投入才更有價值。 因此,在雅典奧運會后,國家大力打造“劉飛人”的巨星形象,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劉飛人成了田徑賽場的“晴雨表”,他是否出場,決定著一熱一冷兩種截然不同景象的出現。 在劉飛人火起來后,駱主任又說:“過去中國田徑沒有明星,現在能熱起來,就是因為劉飛人的出現。但僅有一個劉飛人還很不夠,希望在他身后還能多出幾個?!? 于是,在劉飛人之后,國家又大力打造了百米項目的“眼鏡俠”,可惜的是,現在“眼鏡俠”的人氣是有了,但是“眼鏡俠”的潛力有限,很難有大的突破。 大家都知道,駱主任對此是非常失望的。尤其是隨著帝京奧運會的日趨臨近,華夏在短跑領域卻沒有多少突破,連達到奧運A標的成績都少之又少。 就在這個時候,薛戀以強悍的姿態出現在田徑領域,出現在百米賽道,自然引起了駱主任的高度重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