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67.觀察你周圍的朋友,你就能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流傳著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定律:你周圍6個人的價值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價值。這個規則說明的是,身邊的朋友對我們而言,就是衡量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你周圍的朋友優秀,可想而知你也是不錯的,你周圍的朋友毫無理想和追求,那你可能在放縱自己。 誰都不是單獨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形成這樣或者那樣的關系,比如父子關系、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同事關系等,這些關系的背后,就是在說明我們的人生是和怎樣的人度過的。親人父母不能選擇,但我們的朋友卻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選擇朋友的眼光,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標準。 但是,不要因為朋友異乎尋常重要,我們就不交朋友了,特別是那些認為自己的能力強、個性獨特的人,認為自己是不需要擁有朋友的。其實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社會的法則就是:“只依靠個人的力量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會付出超乎常人的代價。”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如果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將自己的優勢利用在你的身上,那么你的力量將是無窮的。可是,生活中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緊緊地鎖住自己,為的是能夠全神貫注地拼搏。可是,他們不知道,當你集中了精神只守著自己的那一小塊田地的時候,你已經失去了由人脈構建起來的更為廣闊的沃土。 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蒙他人之賜、借他人之力的結果,保持周圍人的高水平,就是保持自己的高水平。 荀子說:“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有“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東方智慧,牛頓也有“踩在巨人肩膀上”的西方智慧。 而朋友,就是我們最需要借鑒和依靠的“他人”。“利用”并不是完全丑惡的,它來源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各取所需的關系。一個人無論在事業、愛情還是生活等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個人高明的地方。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動物們相互利用,以有利于捕獵、取暖和生殖。獸王更是利用了彼此之間的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秩序和習慣,以盡情享受:可以吃得最多、最好,可以占有最美的雌性和最年輕的雌性,等等。而落單的動物,被淘汰者居多,無論其多么兇猛強悍,如老虎、獅子、獨狼等。群居動物則容易繁衍和生存,如螞蟻、蜜蜂、家雞等,因為它們相互借助了對方的力量,哪怕是極微弱的力量。 古時亂世之中,劉關張邂逅相遇,桃園結義,成就了千古美談,也奠定了西蜀國的根基。以后三分天下,劉備始為皇帝,關張也成開國元勛、西蜀重臣。回頭看看,劉關張結義之時,三人均是草民。劉備雖是漢室皇親,卻落得流浪街市、販席為生。張飛只是一個屠夫,粗人。關羽殺人在逃,無處立身。三人結義后,彼此借勢,相得益彰。董卓之亂時,呂布為梟雄。劉關張大戰呂布,卻只打成平手,可見呂布何等英雄。但呂布匹夫無助,枉自豪勇,最終為曹操所殺。而劉關張卻在三國中彼此相仗,日益得勢,最終立國樹勛。 這是一個朋友之間相互借力而得勢的典型例子。除此之外,西漢的劉邦也是一個善借他人之力的人。 劉邦出身低微,學無所長,文不能著書立說,武不能揮刀舞槍,但劉邦生性豪爽,善用他人,膽識過人。早年窮困時,他身無分文,卻敢獨座上賓。押送囚徒時,居然敢私違王法,縱囚逃散。以后斬白蛇起義,云集四方豪杰,各種背景的人都為他所用。如韓信、彭越、英布,這些威震天下的英雄,原先都是他的死敵項羽手下的人。他們在楚漢戰爭中勞苦功高,最終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 可以說劉邦能夠成就自己的帝王之業,離不開周圍的兄弟。帝王將相尚且需要借他人之力,平民百姓就更離不開朋友了。高質量的朋友,意味著你將得到高質量的幫助。 當你看到這里,發現自己并沒有幾個優質朋友的時候,先不要忙著去給你的朋友找缺點,也許是我們自己在選擇的時候迷失了方向,交友不慎,重要的責任還在交友者自己沒有堅持原則。雖然我們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師,但能與最優秀的三個人一起走路,豈不更好? 168.所有的問題只有一個根源——內心 如果你的生活總是充滿令人失望的事情,如果你每次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如果你周圍的人不能對你以笑臉相迎,如果你付出的真心沒有得到理解和回應,這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我們相信一切問題都可以從內心中找到根源。 最簡單的例子是,一個人周圍的朋友很糟糕,那說明在他的內心世界里也沒有什么美好的標準,不然他是無法忍受放任自流的生活的;同樣,如果你的狀態一直不好,你一直以為是“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哪一點出了問題,那也一定是你的內心出了問題,你沒有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良好契機;如果你周圍的人總是針對你,你的進步沒有得到肯定,你想換一個環境重新開始,通常的情況是你很難重新開始,因為你心里面的問題還在。 內心就是這樣重要,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和人生的檔次。 很多人希望從名人的身上找到能夠復制的成功,為此,創業家比爾·蓋茨毫不吝嗇地給出了他自己的“人生公式”:財富=正確的想法+足夠的時間。 這樣的人生秘訣讓每一個希望得到成功指引的人都覺得莫名其妙。人們可能會想:成功應該靠的是機遇、運氣、智慧或者還有其他更加神圣的因素。怎么可能單單憑借想法和時間就能夠獲得成功呢? 美國的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用他的觀點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參考答案,他說:“即使是把我現在所有的財產都拿走,把我脫個精光放在沙漠里,只要給我足夠的時間和一只經過沙漠的商隊,我也會很快再次成為百萬富翁。”所以,真正能夠指引人們生活的,不是現在的財富和經驗,而是你面對生活的想法。 正如在西方人當中一直流行那句話: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資源不是在南極洲或者非洲沙漠,而是在你的帽子下面。洛克菲勒就是憑借他腦子當中的“想法”,經過了幾十年爐火純青的歷練,形成了開闊的思路和“想法”決定一切、想法能夠改變一切的積極心態。只要有了想法,并且有了將想法付諸行動的意志,你就能夠走向成功:沒有機遇,你可以趁勢制造機遇;沒有財富,你可以尋找合作伙伴;沒有人脈,努力之后也能建立屬于自己的關系網……世界上所有的財富都是依靠思路來做牽引的,沒有一種成功不是由想法來塑造的。 在聞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揚名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這篇碑文時都感慨不已。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頓然有醍醐灌頂之感,覺得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后,這個志向遠大、原本贊同以暴抗暴來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了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歷經幾十年終于改變了他的國家。 真的,要想撬起世界,它的最佳支點不是整個地球,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不是別人,而只能是自己的心靈。 有人說,思維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愛因斯坦也說:“人們解決世界的問題,依靠的是大腦和智慧。”所以,撬起世界的支點,不會是外在的環境,不會是你所擁有或者一直羨慕的財富,而是你的想法。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因為失敗而傷心難過,也有一些人對成功有著強烈的渴望,但是外界環境總是阻撓他實現夢想的腳步。愛情不順利,工作不理想,生活太平淡,年輕的激情找不到釋放的出口,所以心理會覺得格外的郁悶。于是,很多人開始煩躁不安,夜不能眠,食不知味。巨大的精神壓力讓我們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這樣呢?關鍵還是在于我們的想法。你的生活不是由外在環境所決定的,而是占據你心靈習慣性的想法在決定著你的人生。所以,你要牢記思想家馬克·奧瑞利斯所說過的:“人的一生是由他的想法來造就的。”適當地改變自己的想法,成功自然就會在不遠處招手。 169.改變視角,世界就會大不相同 在生活和學習中,當我們遇到障礙,經過了努力仍然沒有進展的時候,就要想想是不是可以從其他角度來解決這一問題。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能將你帶領到一個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先生牽著馬去集市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只羊,再用羊換來一只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后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這兩個英國人聽后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兩人于是和老頭子一起回到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 她嘴里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