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和尚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 苦者被燙到馬上松開了手。 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苦者認為是那些“放不下”和他過不去,其實是他自己與自己過不去,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了那些放不開。人人都準備著在許多人眼里與敵人作戰(zhàn),很多時刻,人都認為只有別人才是自己的敵人,勝利或失敗都可以看做是人生不可躲避的運程,但其實,很多時候敵人都是我們自己。自己層次的局限性;自己視野的狹隘性;自己見識的短淺性,我們?nèi)鄙賰?nèi)省反思的心理。 有一個女孩子穿著干凈的鞋子,踮著腳尖小心翼翼地走在泥濘的路上,為了保持鞋子干凈,她走走停停,特意挑比較高和硬的地面。可是一不小心,她還是踩到了爛泥里,干凈的鞋子霎時臟了一大片。她懊惱極了,于是便不管不顧,兩只鞋隨意踩在泥路上,走得非常快。 她是不是在想既然臟了,那么就讓它更臟好了;既然壞了,那么就毀了它……其實,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多少都隱藏了一些“自毀”的傾向,這種內(nèi)在情緒的沖動常常會驅使一個人做出不利于自己發(fā)展的事情,無意中,自己就給自己樹敵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失意的時候,如經(jīng)濟窘迫、錯失愛情、事業(yè)不順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有些人整天長吁短嘆,認為自己無可救藥,就此頹廢不振,結果一切變得更加暗淡和閉塞,人生變得悲涼;此外,愛自己的人,就會一笑置之,從頭開始,堅持不懈,生活越來越精彩,因為他們不想與自己為敵。 一個人在他25歲時因為被人陷害,在牢房里待了10年。后來沉冤昭雪,他終于走出了監(jiān)獄。出獄后,他開始了幾年如一日的反復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竟遭受冤屈,在監(jiān)獄度過本應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那樣的監(jiān)獄簡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唯一的細小窗口里幾乎看不到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么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解我心頭之恨啊!” 85歲那年,在貧病交加中,他終于臥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 牧師的話音剛落,病床上的他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我沒有什么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造成我不幸命運的人……” 牧師問:“您因受冤屈在監(jiān)獄待了多少年?離開監(jiān)獄后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惡狠狠地將數(shù)字告訴了牧師。 牧師長嘆了一口氣:“可憐的人,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對你的不幸,我真的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他人囚禁了你區(qū)區(qū)10年,而當你走出監(jiān)牢本應獲取永久自由的時候,你卻用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詛咒囚禁了自己整整50年!” 那個人從他被送去坐牢的時候就與自己為敵了,60年的痛苦生活,他一直認為別人在陷害自己,全世界都對不住他,可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這悲慘落魄的一生中,他最大的敵人就是他自己。自我設限讓他在生活的各個層面都上了一把鎖,就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給自己畫了個圈圈住自己。其實那個人不止在監(jiān)獄里待了10年,他人生的后50年里,他用他的心給自己的四周上了一道堅硬的墻壁。 很多東西不是牢不可破的,遠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恐怖。只要你摒棄固有的想法,嘗試著重新開始,你就能擺脫以前的憂慮和消極心理。世界上最難攻破的不是那些堅固的城堡和雄偉的城墻,而是自己的心,這“心墻”阻擋了陽光的照射,禁錮了生命的盛放。 不要再與自己為敵,當幸福向你伸出雙手的時候,你不要把自己的手藏在背后而不敢和幸福擊掌。 106.每天都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有人說:“要檢驗一個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敗以后如何行動。”跌倒不算失敗,跌倒了站不起來才是失敗。 有人問一個孩子,他是怎么學會溜冰的?那孩子回答道:“哦,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反反復復,慢慢的,就不會跌倒,溜冰也就學會了。”其實很簡單,跌倒之后,勇敢地站起來,就是給了自己一個新的機會,就是讓自己重新開始。 每個人都有過去,甚至是非常痛苦、非常失望的傷心經(jīng)歷。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那些過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忘記,有的人在回憶從前時,會覺得自己處處失敗、碌碌無為,想起事業(yè)失敗,親友離去,整個世界就是一片傷心的海洋,一切都那么渺茫,似乎未來的一切都看不清方向。 但有沒有想過,你可以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避免下次重復出錯,而不是一味地追悔感傷而沉浸于此。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局面已經(jīng)形成,再也無法挽回,你應該學會放下過去那些失敗和痛苦以及種種不幸。今天,只要你自己愿意,只要你給自己機會,你就可以重新開始。明天,你就會看見勝利就在前方,就在向你招手。 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利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自己開辦的企業(yè)倒閉、負債累累、離開妻女到處流浪的流浪者。 那人進門打招呼說:“我來這兒,是想見見這本書的作者。”說著,他從口袋中拿出一本羅伯特的書《自信心》。流浪者繼續(xù)說:“昨天下午我是決定輕生要跳密西根湖的。命運之神卻在這時把這本書放入我的口袋中。本來我已經(jīng)看破一切,認為一切已經(jīng)絕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內(nèi)都已經(jīng)拋棄了我。但這本書,使我產(chǎn)生新的看法,為我?guī)砹擞職饧跋M⒅С治叶冗^昨天晚上。我已下定決心,只要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他一定能協(xié)助我再度站起來。現(xiàn)在,我來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這樣的人做些什么。” 在他說話的時候,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流浪者,發(fā)現(xiàn)他茫然的眼神、沮喪的皺紋、十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tài),然后請他坐下來,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說出來。 聽完流浪漢的故事,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讓你有重新開始的機會,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并且協(xié)助你東山再起。”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shù)姆萆希垘胰ヒ娺@個人。” 羅伯特拉著他的手,引導他來到從事個性分析的心理試驗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布之前。羅伯特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里看到他的全身。 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其實你隨時可以重新開始,只要你坐下來,徹底認識一下。在你對這個人作充分的認識之前,他也許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但你要把他當做一個陌生人來重新認識,之后,你便可以重新開始。”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后后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一會兒之后,羅伯特領他走出電梯間,送他離去。 幾年后,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tài)已經(jīng)消失不見。他說,他感謝羅伯特,讓他明白了其實每天都可以重新開始。 有一句古老的猶太格言這樣說:“對必然之事,輕快地加以接受。”道理很簡單:我們不再想那些已經(jīng)過去的煩惱的事情,就能節(jié)省下精力,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信心,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豐富的生活。如果你的內(nèi)心還沉溺在往事之中,你還在痛苦中掙扎、憂愁和恐慌,就仿佛在擰麻花,兩股力量互不相讓,那最終深陷泥沼的只有你自己。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選擇是自己做的,機會是自己給的,為什么不選擇接受不可避免的錯誤和失敗,并拋下它們往前走呢? 是的,在你失敗的時候,你會想前方還有多少泥濘在等著你,可是這只是你的想象,那么,你為什么不對自己說前方是彩虹呢?失敗是對一個人人格的考驗,在一個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失去的情況下,潛在的力量到底還有多少?可是,你沒有勇氣繼續(xù)奮爭、自認失敗,那么你所有的能力就會全部消失。而只有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永不放棄人生責任的人,才會在自己的生命里有偉大的進展,每一天都有機會讓你自己重新開始,你的彩虹是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 107.開放的花園最美,開放的人生最寬 有人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心太小,裝的東西少,眼光淺,世界小,舞臺就小;心越大,能容世界百態(tài),眼光長遠,朋友多,可以做的事也多;心越大,看待事物的格局就越大,手筆也就大。把眼光望遠一點點,開放自我,你將會走得更遠,你能看到和現(xiàn)在完全不同的景象。 曾有一個著名的企業(yè)家說過:“凡系統(tǒng),開放則生,封閉則死。”國家如此,社會如此,人亦如此。開放這個詞語,對于我們來說應該不太陌生,所以對這個字眼,我們的心中更有感受,更應該充滿了感激。開放是我們時代的趨勢,時代的浪濤沖刷著那些不開放的障礙,最后開放變得不可阻擋。 開放,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個性、一種氣度、一種修養(yǎng);是樂于承擔責任和接受挑戰(zhàn);是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樂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經(jīng)驗,能夠迅速適應新的環(huán)境;是堅強,敢于面對任何的否定和挫折,不畏懼失敗。只有開放自我,才能熱愛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不故步自封、不固執(zhí)僵化;只有開放自我,才能樂于和別人分享快樂,并能撫慰別人的痛苦與哀傷;只有開放自我,才能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能樂觀地接受他人的意見,而且非常喜歡和別人交流;只有開放自我,才能對周圍的世界都懷有強烈的興趣,喜歡鉆研和探索;只有開放自我,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他人、社會和周圍的一切。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生是否開放,關鍵不在于出身的高下,也不在于能否出國留學,首先是在于心態(tài)。“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對成功懷有強烈欲望的人,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必須要心態(tài)開放。只要心態(tài)開放,自然就站得高,看得遠。只有開放的心態(tài)才能使人持續(xù)進取、保持活力,才能不斷吸取新知,才能和團隊保持良好的互動。 能夠超越別人的人不一定能超越自我,能夠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開放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只有在不斷地超越自我才能體驗到真實的自我,體驗到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歡愉。原來,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是自己的怯懦阻止了自己的開放。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被捕上了岸,漁夫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成禮物送給了女兒。 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里養(yǎng)了起來。每天,這條魚游來游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nèi)壁,心里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后來魚越長越大,在魚缸里轉身都困難了,女孩便為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游來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nèi)壁,它暢快的心情便會暗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不怎么吃了。 女孩看它很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 一天,它遇見了另一條魚,那條魚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悶悶不樂啊?” 它嘆了口氣說:“啊,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邊,我實在不能適應這么大的世界!” 我們是不是就像那條魚呢?在我們的整個成長過程中,歲月流逝,我們接觸的人越來越多,視野越來越開闊,世界越來越大。魚在魚缸中待久了,心也變得像魚缸一樣小了,不敢有所突破,到了海里反而變得悶悶不樂。而我們,是否會有一天到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無法開放自己,狹小的心會變得無所適從,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不打開自己,一個人就不可能學會新東西,更不可能進步和成長。在一個組織里,最成功的人就是擁有開放胸懷的人,他們進步最快,人緣最好,也最容易獲得成功的機會。開放和超越的過程就像一條蛇形的小路一樣,反轉難測,盤旋延伸,人就在這充滿希望的蛇形路上追求著自我、實現(xiàn)著自我、超越著自我。你只有在不斷的超越中,才能體驗到真實的你,體驗到你自己價值得以實現(xiàn)的歡愉。學著開放自己吧,讓心靈寬廣,時時抹去窗欞上的塵埃,心靈永遠能打開窗戶,讓陽光照進來,乘著陽光讓思緒飛翔,讓思想把希望點亮,你的心有多大,你將會走多遠! 108.做一個不想“如果”只想“如何”的人 問題面前有兩種人:一種人一味退縮,“我不行,我找不到好方法”;另一種人迎難而上,堅信如果有一千個問題,必有一千零一個方法。后一種人永遠不會被問題難倒,他們總能找到適當?shù)姆椒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