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他何苗敢。 只要這樣的事情漸漸多了以后。 他就不相信, 憑借自己的手段, 身邊就不能也同樣聚集起一批人馬。 到時候朝堂之上,到底誰能掌握更大的權利, 那還要看他們各自的本事。 何苗自問自己的能力絕對不會比何進差。 自然不想讓何進這么快就取得無上的政治地位。 于是何苗扭頭就進宮面見何太后。 在何太后面前,何苗還是頗能說的上話的。 他憂心忡忡的說道:“如今新君剛立,大將軍理應輔佐新君, 穩固社稷,行仁德之道, 以求天下太平。” “可現如今大將軍非但不行仁德之道,反倒專專行那殺伐之事, 近來無端又要殺戮十常侍,若是讓他繼續這樣下去, 必是取亂之道啊。” 何太后雖然有著出于一個在后宮之中宮斗了十幾年的女人的敏感心思。 但她在政治的敏銳度上還是不行。 本身就有沒有受過什么教育的她,自然更是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一眼就看出利害來。 她只是下意識的覺得有些不對。 她不想讓張讓等人被誅殺,心中只是覺得這樣可能有些危險。 但也沒有想到,其實這一切真正的禍根并不在于張讓等人。 而在于何進身后所代表的士族現如今想要翻身的舉動。 她與何進兩人,根本就是被牽扯進入到了宦官與那些士族的漩渦之中而已。 目前還只是能夠勉強維持平衡的工具人罷了。 何太后與何苗兩人商議一番,心中都認同了絕對不能將張讓等人就這樣斬殺的處理方式。 次日。 何進在經過袁紹一番建言之后,他也思考了許久。 此時的他根本沒有懷疑跟在他身邊的袁紹等人對他的忠心。 袁紹等人既然都這樣說了, 再加上張讓那些人如此不知好歹,那除了也就除了。 沒有了宮中十常侍等人之后,那現如今這天下間將會空缺出很大的一塊勢力。 這些空缺出來的力量,豈不是未來還是會落在自己手中? 不管怎么看。 這對于自己來說都絕對是一件穩賺不賠的好事。 何進又為何要去拒絕? 懷揣著這樣的想法。 何進便如同去尋何太后。 現如今的太后是他妹妹, 皇帝是他外甥,他貴為國舅,又不是想真的造反,也不敢真的造反。 對于何太后的意見,他還是相當尊重的。 到了宮中,說明來意。 何太后自然將自己思量了一夜的說法跟何進好好的說了一番。 不管是從私利還是大勢,何太后都跟何進說的明白。 除掉張讓等人,最有可能的反倒是他們何家在中間深受其害。 現如今張讓等人已經只能聽從何太后的話了,他要是還一意孤行的除掉張讓,那部是在自斷手足? 何進本身在這件事情上就比較猶豫。 他聽完之后,也沒能說出什么反駁的話來。 于是只能按下這事情。 袁紹見何進從宮中回來,知曉他必然是為了那張讓等人的事情再去見了何太后。 他肯定是已經動心。 于是連忙上去問道:“大將軍,大事如何?” 何進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看了袁紹一眼。 心中暗道:這袁氏的嫡子的確是心向我啊,對我如此關切,實在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我信他的,應該保準沒錯。 于是開口說道:“太后不允,如之奈何?” 袁紹說道:“此事易也。” “大將軍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前來,盡誅閹賊,到時候只需一些小手段,讓太后看起來只覺得此事急迫,若是不能立時解決,便會有后患無窮,太后就算心有不愿,也只能按照大將軍之言行事,到時候一切自然可定也。” 何進聽罷,眼睛一亮。 他倒是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主意:“此計甚妙!” “只是這四方英雄之士,到底要用誰人前來,倒也是個麻煩的決斷。” 袁紹笑道:“這有何難?大將軍此行不過是為了讓太后認識到那些閹賊都已經引起了何等的激憤,只要民怨沸騰,看起來大有天地傾頹之勢,料想太后自然不會再行阻攔。” “大將軍只需要調遣幾位信得過的重臣率兵前來即可,依我之見,并州牧董卓,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等人皆可領受此命,不過僅只這幾人的話,恐還有些疏漏,若是再加上一人,則最好不過。” 何進對這幾個人選都很是滿意。 此時聽到袁紹這樣說,頓時就將他心中的好奇全都給勾了出來。 “本初且說,那人是誰?” 袁紹應道:“此人我便是不說,料想大將軍很快也能想到,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零陵郡太守,秦羽,大將軍以為如何?” 聽到秦羽的名字,何進愣了一下。 不過很快就回過神來。 “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將先生給忘記了!” “若是早先就有先生在洛陽城中主持大局的話,區區一些閹黨,恐怕早就已經被解決了才對!” “而且先生與先帝私交甚密,此事宮中之人盡皆知曉,便是太后見了先生,怕是也要顧慮良多。” “其余眾人甚至不用到來,僅憑先生來此,便足矣。” 何進越想越是覺得有理。 隨后便令袁紹下發檄文,令人前去招秦羽入京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