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渡過大凌河的八旗兵拼死突圍,朝著來時的淺灘跑了回去,但是依舊有上千人留在了西岸。 而且逃跑的八旗兵也在河川里倒下了上百人,戰馬也有不少,這讓淺灘有了堵塞的情況,流向下游的水一片血色。 z趙率教立馬讓人打掃戰場,并且向前來支援的沈壽崇致謝。 沈壽崇是明末名將沈有容的第六子,也是宣州的武進士,被朱園推薦,在袁可立麾下效力。 袁可立和沈有容在天啟初合作,在遼東頻頻擊敗八旗兵,努爾哈赤也是吃盡了苦頭。 而沈有容也是一位從底層殺上來的狠人,在張居正死后,戚繼光因故被調離九邊,朵顏部首領長昂領兵三千余騎進犯劉家口。 但劉家口卻恰恰是沈有容的駐扎之地,當時的邊防延續戚繼光的防守方針“謹烽火,遠斥侯”。沈有容當夜二更時分聞得警報,僅帶家丁及跟役共二十九人迎敵。 沈有容當時應該就與家丁等人住在窩鋪之中,身為千總,還親自守城,真做到了與士卒同甘苦。 聞警后,身邊雖僅有這二十九人,但也得迎敵啊!“一出臺而射死七十余”,可見,沈有容是使用火器的高手。 但鳥銃是前膛裝彈,使用極為繁雜,沈有容以及他的家丁能在夜間使用鳥銃瞬間擊斃七十余敵人,沒有極為熟練的操作技巧,是鐵定做不到的。 朵顏部的人還擊了,箭矢如雨。這二十九位健卒們都負了箭傷,沈有容也身中二矢。但他們不顧傷勢,奮力沖入敵陣,拼死砍殺。 有六人打到了了主帳前,朵顏長昂因黑夜不辨明軍人數,又因上一次大敗的余悸,下令撤退了。 當時兵部說:“薊鎮修筑臺墻,原以匹馬不入為功。賊夷拆墻進邊,守臺官軍若罔聞,防守何在?” 為嚴肅軍紀,主兵把總李養性及傳烽守臺官兵周養珠等十人皆被梟首傳示,還有八人受軍棍不過而亡。唯獨沈有容以首功得到了賞賜及對兵部的推薦,沈有容“由是知名”。 這一戰,才是他軍旅生涯的真正開始。之后出征李氏藩國,拿下臺灣擊敗倭寇,擊退荷蘭人,平定臺灣,最后在遼東與袁可立激戰努爾哈赤。 直到去年,剛被朱園推薦給朱由校啟用,剛到京城沒多久就病逝了,不過他還有八個兒子,其中三人史書有載,暫時只啟用了六子沈壽崇,四子沈壽岳準備參加科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