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糟老頭子壞得很-《貞觀三百年》
第(2/3)頁
唔……
老前輩牛逼不解釋!
“‘帝誥’一般都是當地土王之后,是這個意思吧,先生?”
“現在的‘帝誥’水份極大,基本只能說是一個榮譽稱號。你要知道內戰打起來之前,先行爆發的,便是天竺地、波斯故地的沖突。嶺南的裝備,獅駝嶺和南天竺不愿意采購;同時各地區的莊園都浪費了大量的勞力,這讓‘冠軍侯’這一脈的人非常不滿意,他們在信度河以及各個大河開辦工廠,是要賺錢的……”
“……”
“等南海這里的紛亂逐漸平息,真正的大戰這才開始。有鑒于此,中央宣政院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邊疆區、羈縻區的輿情,即便明面上不管控,也是要時時掌握。”
頓了頓,錢老漢提醒王角,“鄭延昌今年八十一歲,但是,他卻是第三位臨時戰爭大臣。死人堆,他看得太多了。死多少人,他都不會變色。”
“那……先生,現在‘帝誥’的含金量,降低了?”
“虛銜是個名聲,一般的爵位,很難拿到了。‘帝誥’這種,反而成了不錯的選擇。”
錢老漢說罷,又道,“不過冠南省一帶,真正掌握地方實權的,是那些‘法主’。他們原本是天竺列國的貴族、祭祀,跟‘治頭’也就是原先的武士階層,聯系非常緊密。但是天竺故地的列國,都已經消亡殆盡,大量天竺奴,三百年來,幾百萬上千萬的遷徙。真正的‘法主’,也多是李真人所屬的神棍家族……咳,得道高人之后。”
“……”
神棍?!
剛才你個糟老頭子明明說了神棍!
現在你改口“得道高人”,侮辱性極強啊。
“至于‘治頭’,則是以‘西軍’軍官為主,雖說多是武職,但登仕郎、將仕郎其實并不在少數。”
整個阿三故地的體系重構,王角頓時清晰明了地理解了。
現在的阿三故地,大部的人種,三百年來,都被唐朝用暴力手段進行了遷徙,用來填充對更遠方的掠奪。
而其中保留下來的阿三貴種不是沒有,但主要都是祭祀、貴族,至于統治者,因為皇唐天朝很久很久以前的“大推恩令”,導致“帝誥”之后密密麻麻,有多少隔壁老王在發威,就不得而知了。
但基本上“帝誥”已經失去了管轄和統治的權力,就是個虛銜,但這個虛銜,又比較好用,算是貞觀朝在地方上的“政治正確”。
畢竟,天朝上國辦事……要體面的。
吃相太難看不好。
至于真要是鬧出了大事,神棍干的,關我貞觀大帝何事?
真要是有牛逼的“帝誥”,甩出一份空白圣旨,說這圣旨總是太極宮產品吧。
這事兒又有了一個回復:你他娘的也知道是空白圣旨啊!
很酷炫!
于是乎,王角發現,按照貞觀朝三百年來的操作,應該就是在阿三故地搞了“編戶齊名”,但是搞“編戶齊名”之前,又通過李真人、冠軍侯,搞了“書同文、車同軌”。
再然后,又發動民夫,盡起天竺之民,負土開伯爾乃至河中,乃至可薩海,乃至黑海……
可薩海,跟可薩突厥有關,那里,是王角穿越前的里海。
至于黑海,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因為就是黑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