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保護軍旗!” “保護軍旗!?。 ? 看到旗桿倒塌,幾名獨立團的八路軍戰士立即不顧一切的沖了上去。 “噗噗噗噗——” 一片彈雨激射過來,這幾名戰士的身體頓時被打穿,血肉模糊的軟倒了下去。 然而,另外幾名戰士確實直接無視了小鬼子的機槍掃射,繼續奮不顧身的沖了上去。 這就是信仰! 在普通人看來,軍旗不過是一面普普通通的旗幟,只是一個標簽,只是為了和其他部隊區分,就跟每家房子都會有一個門牌號一樣。 但對于軍隊、對于軍人而言,軍旗就是生命;生命在,部隊在,軍旗就在;部隊不在,軍旗也要在! 一支部隊如果在戰斗中遺失軍旗,那后果將是想當嚴重的。 就比如下軍旗,軍旗或許沒有任何殺傷力,但作用卻是無與倫比的,哪怕是軍長、司令都比不了。 1941年蘇德戰爭時期,蘇聯第24機械師在明斯克(今白俄羅斯首都)被德軍包圍,經過一番激戰后,部分蘇軍突圍成功,但糟糕的是軍旗在突圍時不知所蹤。 盡管這支部隊還保持著一定的戰斗力,人數也還有不少,但因為丟失軍旗,第24機械師被撤銷番號,師指揮官也被送上了軍事法庭。 1944蘇聯軍隊收復了明克斯,當地一村民找到蘇聯部隊,稱曾埋葬過一個身上披著軍旗的軍人。 在他的指引下,蘇聯軍隊挖出了那個軍人的墳墓,經確認那軍旗正是1941年蘇聯第24機械師突圍時丟失的軍旗,而那個軍人的身份也經過確認得知是該師政委。 軍旗找到了,并不是被德軍繳獲,而且第24機械師政委至死也沒丟下軍旗,足以證明該師對軍旗的重視。之后這面軍旗被修補后,第24機械師被重建,并在1945年參與了解放布拉格戰役,立下赫赫戰功。 戰后這支部隊被編入烏克蘭第4方面軍。 第24機械師在歷史上曾三次被授予紅旗勛章,可謂是戰功赫赫,但讓人奇怪的是它一直沒能加入蘇聯的近衛軍,無法成為嫡系王牌部隊,只因在1941年丟過一次軍旗。 “丟失過軍旗”也成了第24師永遠無法抹去的恥辱標簽,他們注定無法獲得王牌部隊的榮譽。 在蘇聯電影《他們為祖國而戰》中也有這么一個片段,一個蘇軍兵團被打光了,因為把軍旗帶出來了,后來這個團迅速得到兵員補充,而且成為一個英雄團。 雖然這只是一個電影,但也反應出軍旗對部隊的重要性。軍旗在,部隊就在,軍旗不在了,隊伍也就垮了。因為靈魂都不在了,剩下的也只是一堆行尸走肉。 肯定會有人覺得這種行為很傻,為了一面旗幟犧牲那么多士兵的生命,但這就是信仰,這就是軍魂! 一支軍隊總要有一個可以為之奮不顧身的信仰,如果一個士兵連軍旗都不敬仰,又怎么會敬仰國旗?又怎么愛國? 所以對士兵而言,可以戰死,可以倒下,但軍旗決不能倒。 也正是因為如此,獨立團的戰士們此刻才會不顧一切的爭相沖上去。 好在及時,軍旗只是被引燃了一小截,很快就被沖上去的戰士們撲滅了。 “他娘的,這些狗日的小鬼子!” 看到軍旗旗桿被炸斷,李云龍也不禁氣惱不已,差點就要沖出掩體,好在戰士們及時將其搶救了回來。 …… 天空中。 鬼子航空兵在李家坡上空盤旋了幾圈,由于地面全是一片白茫茫的煙霧,分不清敵我。 他們擔心會轟炸到山崎大隊,所以并不敢貿然展開轟炸。 在對獨立團后方陣地掃射轟炸了一圈之后,便掉頭離開了李家坡。 當然,離開歸離開。 他們可不會白跑一趟,就此返航,而是調轉方向,找附近的其他目標去了。 “八嘎!” 透過煙霧的縫隙,山崎治平看到己方航空兵離去,臉上頓時露出惱怒之色。 因為沒有航空兵提供戰術指導,他已經沒有把握可是守衛住李家坡。 特別是,得不到航空兵空投的彈藥補給。 然而,沒有最絕望的事情,只有更絕望的事情。 就在山崎治平面如死灰,思考如何抵御八路軍獨立團的下一波攻擊時。 那三架在李家坡上空盤旋了一會兒的運輸機,突然朝著西側的那座山崗上空飛了過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