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帶來的作品是……”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是由煙鬼組合、酷玩樂隊合作的歌曲。這首歌入圍第60屆格萊美獎“最佳流行對唱/組合獎”。 在流行音樂領域,已是金曲級別。 克洛寧聽到歌名眉頭也是深深一皺,“英文歌?” “嗯。”蘇晨點了點頭。 粉絲們也頓時沸騰起來。 最近蘇晨好像熱衷于寫英文歌啊。 《hello》、《counting stars》這兩首歌都給粉絲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僅在華夏火,在歐洲諸國,也是霸榜神曲。 非常能打。 蘇晨的英文歌創作能力有目共睹。 現在竟然又寫了一首英文歌。 “蘇爹最近寫英文歌上癮了吧?” “我覺得不是上癮……他是要攻略歐洲市場!” “太強了!《hello》、《counting stars》這兩首歌都是我歌單里面的單曲循環作品?。‖F在又要多一首了?”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聽歌名就很好聽的樣子。” “哈哈哈……不用聽歌名!只需要聽到蘇晨這個名字!你就要相信這首歌不會差。” “蘇爹yyds” 彈幕密密麻麻。 粉絲們驚呼不已,期待萬分。 終于在萬眾矚目之下,向日葵合唱團登上了舞臺。 有人高呼向日葵合唱團的團名。 但隨著舞臺上燈光的變化, 觀眾們紛紛安靜下來,頓時雅雀無聲。 生怕有一丁點的聲音會打擾到向日葵合唱團的發揮。 向日葵合唱團站好隊列,指揮老師向著樂團老師點了點頭。 很快歌曲的旋律奏響。 舒緩的鋼琴聲不疾不徐飄散開來。 聽著十分舒服享受。 石讓甚至手指都輕微律動,仿佛在跟著旋律,彈奏鋼琴一般。 克洛寧聽著旋律,并沒有覺得太過驚艷。 平平無奇吧。 非常尋常。 但當向日葵成員的聲音響起,童聲傳來,他頓時就感覺到不一樣了。 耳朵仿若瞬間被什么東西抓住。 “i've been reading books of old(我曾飽讀古書)” “the legends and the myths(還有傳說與神話)” 這首歌好像就是為向日葵合唱團量身定制的一般。 而且向日葵合唱團的成員,連每個英文的發音都做到完美程度,非常地道。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是向日葵合唱團在演唱, 克洛寧會認為這是某支以英語為母語的合唱團。 而且他還明顯聽出了編曲中的電子音……編曲方面也很貼合歐洲當下的流行。 克洛寧不由側頭看了蘇晨一眼。 他忽然發現旁邊的這個年輕人比想象中還要優秀還要強大。 他看不透。 甚至還莫名生起崇拜之感。 這種感覺真的很奇怪! 因為以他的才能和地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能讓他產生這種崇拜和仰慕之感了。 更別說對方是比自己小了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粉絲們聽不出這其中的門道。 他們的反應就非常簡單粗暴:好聽! “spiderman's control(蜘蛛俠的掌控力)” “and batman with his fists(蝙蝠俠的鐵拳)” “and clearly i don't see myself upon that list(顯而易見我未能名列其中)” 被向日葵的童聲驚艷后,粉絲們也漸漸開始關注這首歌的歌詞。 畢竟! 蘇晨的歌! 歌詞往往都是一大亮點。 不容錯過。 然而這一次他們發現歌詞有點看不懂。 “蜘蛛俠和蝙蝠俠是什么東西?這是我的知識盲區了!” “我也不知道!” “等我千百度后回來告訴你們……” “額……千百度都搜索不到?!?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首歌又是蘇爹看了大豬蹄子的新書,或者噴水烏賊的新劇本后寫的?類似《夜的第七章》那種!!” “臥槽!!真有可能?!? “不會吧不會吧……這首歌竟然是一首廣告歌?” 粉絲們議論紛紛。 很是激動。 他們就喜歡蘇晨觸及他們的知識盲區…… 不少粉絲瘋狂在蘇晨的微博私信留言,詢問蝙蝠俠、蜘蛛俠是怎么回事兒。 克洛寧也好奇瞧著蘇晨,“蜘蛛俠、蝙蝠俠是你們華夏的神話人物嗎?” 蘇晨:“……” 他不失禮貌地笑了笑。 這個還真沒法解釋。 在網絡上大不列顛等國的粉絲也在瘋狂詢問華夏人,蜘蛛俠、蝙蝠俠是什么。 華夏粉絲回答:等待新小說新電影。 “she said where'd you wanna go(她問你想去何方)” “how much you wanna risk(你甘愿冒多大的風險?)” 第(2/3)頁